□卞婧 倪思远 季俊华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如何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大丰区大桥镇洋南村党总支、村委会积极探索的课题。今年以来,洋南村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基层党建,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发展的突破口和导向标,科学谋划,协调推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为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洋南村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通过整治乡村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乡村文化,让乡村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休闲胜地。
依托现有资源,培育特色产业。近年来,洋南村依托本村现有资源,积极培育水稻、西瓜等种植产业,提高村民收入。与江苏星禾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发挥农业大户“传帮带”作用,通过大户带小户,小户带农户的形式促进村民共同致富。全村20户村民种植3500亩“繁种9308”水稻,亩产量提升到700千克,每户年收入增加近5万元。大力发展大棚西瓜种植,全村种植西瓜1200亩。村民土地流转后变成“田间工人”,在得到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又增加了务工收入,人均收入年净增近30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明显提升。
多方筹措资金,强化设施建设。聘请南京规划设计院对洋南村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评审。洋南村筹措资金90万元建成7公里农庄水泥路,村庄道路硬化率100%。投资50多万元,对村庄内的河道、边坡种植进行整治。投资近40万元安装路灯157盏。投入120万元新建红色教育基地和手工作坊。投资250万元,打造了洋南村陈李线东侧上世纪70年代风格服务站,新建绿色步行特色广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打造谢趾祥抗战英雄故居及西侧生态停车场,新建村口标识和村庄道路两侧景观墙。同时,引导村民围绕村旁、路边、宅旁,在自家院内、边角地、空闲地、旱厕位等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种植绿美树、景观花、本土菜,打造爱绿、护绿、宜居宜业宜休绿美乡村。
保留传统习俗,开展文娱活动。洋南村新型农村社区积极为村民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宣讲团,群众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组织练习演出,传承民间习俗。戏曲爱好者以曲会友,增进了沟通交流。“红色文化”节点打造、便民服务中心功能配套与“红色邻里”工作结合,给村民营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如今的洋南村,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村民们感觉比住在城里还要舒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改善了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了乡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