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4年11月18日

党建引领聚合力 激活治理新动能

渠颜颜 阳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社区党建的主体部位和社会建构的功能投射了党二次建构社会的意志。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

当前,随着“两新”组织、商业综合体等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劳动者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身处城市的党员流动性更强、思想更为活跃,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新挑战。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实“三有一化”工作要求,以“四化四引”为抓手,优化运行机制,创新党建项目,扎实推进城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把党组织能力转化为治理能力,实现党建与治理双提升。

厘清治理对象的主体职责

强化社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动社区创新治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区而言,要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党建为联系纽带,织密社区治理“一张网”,纵向探索“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及“党员中心户”层层联系治理模式,横向探索各小区党支部间、各楼栋间、各党员中心户间的挂钩帮扶治理模式。

去行政化减负增效。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日常管理的主要力量,应从重心聚焦日常行政事务转移到社区治理的具体行动上。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在制定日常工作目标、实施路径时,要置身社区居民现实需要,强化对社区管理、民生服务等突出热点问题的解决,合理调配社区治理涉及的资源、统筹社区治理多主体的联动作用。上级政府应建立审查机制,严格审查各行政部门自上而下布置的工作任务,严格限制“非紧要”“不必要”等各项行政任务集中压向社区,留实去虚、存真去假,同时对下发任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防出现任务一布置一扔,基层社区花费大量精力做无用功的情况,统筹推进社区减负工作,让基层社区治理自治功能得以发展。

提升参与主体的自治水平

以需求导向激发居民参与意识。“十四五”规划中,对建设什么样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进行重申,关注点依然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三个关键词。因此,如何利用社区居民需求凝聚社区治理力量至关重要。各社区应广泛收集摸排辖区居民实际需求,从小区楼栋长到社区网格员精准收集信息,由专业人员编制居民动态需求信息分析表,制定具体服务方案,做到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统筹兼顾,最大化满足不同目标群体在物质、精神等不同方面的实际需求。

拓宽居民参与方式与途径。社区治理呈现的良好效果,必然是社区居民同台共唱的结果,既有自上而下的搭台助唱,也有自下而上的鼎力支持。应依托线上、线下方式,利用微信群、微博群、QQ群等互联网媒介,搭建社区治理“云上+”平台,定期通过钉钉、腾讯会议等形式,组织召开社区治理重大事项公布、协商会议、生活服务座谈会等专题活动,解决社区居民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方便最广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以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等为载体,搭建红色议事厅,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社区重大事项提供平台,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合理渠道表达想法,同时也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收集合理建言。

培育专业的社区服务队伍

加强培训提升社工专业素质。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主要推动者、服务者及管理者,其专业素质与社区整体治理水平息息相关,并逐步向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从源头把好关,招聘社区工作者时要筛选学历、年龄、专业等条件符合社区治理工作的人员,同时加大对现有社区工作队伍的培育,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开展专题培训班,精准设计社区治理课程,邀请行业业务骨干、高校教师、社区党组织书记前来授课等方式,进行系统化的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社工专业化水平。

建立社工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科学合理制定社区工作者考核指标说明,详细说明具体岗位职责与考核细则的内在联系,坚持职责任务和工作内容相对应。强化激励保障,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热情,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建立科学的薪酬晋升机制。注重榜样典型宣传,报道社区工作者中的感人事迹、风采人物,展现社区工作者良好形象满足其精神需求。在情感上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关爱,通过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进行走访慰问,让社区工作者感受组织关心,感受自身在集体中的存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整合社区治理的有效资源

探索经费保障实现经济创收。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要想实现社区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实现社区经济创收,关键在于“开源节流”。具体来说,从单一依赖当地政府财政支持转变为吸引多元化社会力量加入社区治理,探索打造社区公益基金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外部资源支持社区发展,提升社区筹资能力,根据社区在资助公益项目、发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组织、优化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借助市场多样资源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推动社区治理水平更进一步。

以信息化助力智慧社区治理。随着新兴技术快速发展,要想向居民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服务,更好推动社区善治,社区必须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打造“数字化”“信息化”智慧社区。依托“我的盐城”等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按照现有社区治理体系,开发设计包含社区基础数据、网格服务动态、数据分析预判、项目跟踪处理等多维度应用窗口、客户端、小程序等,搭建横向联通各网格、各小区,纵向贯通政府、社区、网格、小区的信息交汇通道,实现信息统一收集、网络即时联动、信息平台共享、处置流程有序等社区善治方式。联合相关行政部门,接入公安、民政、人社等信息化管理端口,建立“听民声”“办民事”“解民难”等民生直达通道,利用数字化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让数据导航、让居民有方向,推动就业、健康、卫生、医疗等服务“零次跑”,不断完善“信息化”全天候在线响应机制,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渠颜颜为盐城工学院招生工作科科长,阳韬为盐城工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本文为2024年市社科基金项目“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24skB221〉阶段性成果)

没有上一篇了... ... 正确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