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4年10月28日

呈像应急公司智能化消防头盔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背后——

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走向“场景应用”

□记者 殷俊杰 见习记者 刘景文

秋季气候干燥,火灾多发易发。消防头盔作为消防员进行灭火作业时保护生命安全的必要装备,在消防用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杭州)国际消防安全及应急救援展览会上,一款名为“灵瞳F1”的智能化消防头盔备受市场瞩目。

从外观上看,“灵瞳F1”与普通消防头盔区别不大。佩戴之后,才发现内里“大有乾坤”。它的盔体部分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重量从传统尼龙材料的1000克减到800克。

别看只轻了不到200克,但消防头盔就是这般“斤斤计较”。因为在抵御高温高压环境的同时,它必须保持恒定重量,便于消防员灵活作业。

“‘灵瞳F1’通过减轻盔体重量,搭载了更多智能化配件,理论上能够将救援效率提高40%。”呈像应急装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生介绍,这项打破绝缘材料限制的工艺技术,开创了国内先河。

消防头盔越做越轻,呈像应急在行业内的分量却越来越重。公司先后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在全国消防总队、石油石化专职消防救援队伍、机场救援队伍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智能化消防员单兵头盔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成立之初,呈像应急是一家研究图像增强技术的科技企业,影响力始终停留在“实验大楼”。实现跨越转型的“关键一招”,是让“创新成果”加快走向“场景应用”。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出动127.6万起,出动指战员1318.8万人次,消防头盔需求持续增长。然而在产品性能优化、质量提升等关键方面,国内市场存在大片空白。

出身消防指挥专业的黄金生看得明白,彼时,国内消防头盔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技术水平和工艺材质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他尝试结合专业知识和图像技术,对消防头盔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

密闭空间、浓烟滚滚、视线受阻,提高火场应急救援效率的关键,就是让消防员在复杂情况下“看”得更清。呈像应急研发出的首款产品,将可见光、热成像等前沿技术巧妙融入消防头盔的设计之中,在北京国际消防展上一经亮相,就引发行业不小震动。

有了这样的经历,在许多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的时候,呈像应急已经率先入局,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研发消防员智能防护装备的科技公司。“当年大家都在关注前沿技术理论,其实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行业聚焦点。我们把创新研发带入行业一线,发展路径更加清晰。”黄金生说。

进入新赛道,挑战即刻就到。消防头盔作用独特、地位特殊,实现原创性、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创新,离不开大量的数据信息支持,更需要资金的长期“陪跑”。盐南高新区的到来,像是一场“及时雨”。

作为全市“创新之核”,盐南高新区在北京、上海等地积极布局孵化器,还设立多支产业基金助推高能级项目落地。看准了智能化消防头盔的广阔发展前景,盐南大数据创投基金果断出手。2021年,呈像应急公司顺利完成Pre-A轮融资,并将研发总部从北京搬到盐南。

落地科城街道数字智能产业园的4年里,呈像应急如愿踏上发展“快车道”。公司产值从2022年的2200万元,跃升到2023年的4300万元,今年预计可达6000万元,实现了“三级跳”。黄海金控、中韩产业基金也先后跟投,公司估值从当初的1亿元变为如今的3.7亿元,成为国内应急单兵智能装备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其间,不少企业也加码布局消防装备智能化赛道,但大多都遇到发展瓶颈。在黄金生看来,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走向场景应用,都会面临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考验。“在这个时候,就要深入理解行业的内在逻辑,掌握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粗笨、结实的特点,抛弃那些华而不实的技术构想,让产品落地到行业一线,真正有用、好用、耐用。”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场景、新业态加速涌现,火灾发生的场景和种类也变得愈加复杂。2023年底,中央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消防应急装备加快迭代升级。

这几个月,呈像应急与盐城师范学院互动频频。双方合作成立应急装备实验室,聚焦消防用红外热像仪、智能融合通信黑匣子(BB-Box)等最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我们还与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化合作,共同启动AI垂直大模型的研发训练。”黄金生表示,开发科技含量更足、救援效率更高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能最大程度保护前线人员、守护万家平安,真正让科技为美好生活服务。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图片新闻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群众信访举报受理方式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