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丽 记者 周俊 曹恒锋
城市因人才而兴,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厚植人才资源新优势,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吸引人才竞争力,让更多人才在此创业和扎根,该区去年底打造一座专为人才服务的“1992人才会客厅”。自投入使用以来,这里已举办各类活动近200场,俨然成为凝聚人才的“连心桥”,服务人才的“强磁场”,有力推动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每当华灯初上,忙碌一天的人们纷纷开启丰富多彩的“夜时光”,“下班后上夜校”正成为盐城经开区不少青年人才的新选择。自今年5月以来,1992人才会客厅开设“青年夜校”,推出的八段锦、吉他、健身操、手机视频剪辑等课程,受到众多青年的热情追捧。
“我们利用夜晚时间,学到有趣、有料、有用的课程,不仅掌握了更多技能,还结识不少新朋友,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去年通过“名校优生”计划应聘到盐城经开区一家国企的储女士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缘在这里相聚,聊聊共同的兴趣爱好,业余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1992人才会客厅不仅是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是智慧汇聚的社群。为助力构建良好的人才服务大环境,盐城东方集团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旗下东和文化公司作为运营方,持续聚焦各类人才需求,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用心经营好这方“天地”,不断发挥其集聚人才效应。
“会客厅命名的背后蕴含着重大的历史和政治意义。”东和文化公司负责人介绍,1992年是个特别年份,这一年,盐城经开区在改革春潮中诞生,中韩两国也正式建交,开启了中韩全面交流合作新篇章,“所以,我们要维护好、经营好会客厅,扛起区党工委、管委会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位于未来科技城、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1992人才会客厅,布置考究、设计精良,各个功能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氛围。记者注意到,会客厅高标准配备了围炉、茶室、书吧、电竞、影视厅、解压室、路演大厅、共享会议室等多个场所,满足各类人才会议、培训、讲座、洽谈、休闲娱乐等需求,促进人才互动交流、政策宣传发布、学术交流、资源对接等创新要素集聚,共同打造“小客厅、大服务、微窗口、广链接”的国际人才服务新地标。
“我们每个月都会设置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也可以根据人才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东和文化公司负责人说,自2023年12月22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联合市、区相关单位成功举办各类人才推广、交流、文明实践等活动近200场。可以说,1992人才会客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人才热门打卡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才生态是最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聚智品牌,好政策、好服务、好环境等“软实力”,往往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在城市与人才彼此成就的叙事中,成功打造1992人才会客厅,是盐城经开区积极构建优良人才生态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盐城经开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千里马”在全区创新创业竞相奔腾。
据盐城经开区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优先保障人才投入,今年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同比上浮50%,上半年已兑现各类人才补贴6600万元,人才获得感不断提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除了打造1992人才会客厅,还建设6600套人才公寓、3200平方米人才健身中心,让人才生活无后顾之忧;常态化开展青年夜校、人才集中看房、“聚”能计划和重要传统节日活动,让人才服务可感可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展望未来,我区将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快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高地,让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这片热土上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共生共荣。”盐城经开区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