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超
一条鱼做成亿元产业链,丰富了餐桌,促进了就业,还带动周边农户增收,“鱼先生”的发展历程让人看到传统农业的风光;品种多样的杂粮,经过深加工,推出系列产品,让对制作面食没有经验的“小白”也能做出面点,“谷香园”以技术创新助力传统农产品走上更多人家餐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如何让乡村“长”出千姿百态的产业,“新农人”的探索贡献了宝贵经验。本报近期报道的几位盐城“新农人”故事,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给农村和农业带来的喜人变化,让人看到盐城农业的未来和希望。
链式发展方能多赢。从一条鱼到一个产业链,“鱼先生”找到一条多赢之路。打通上下游,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原材料价格低时,工厂让出一些利润,托底保障农户利益,就能保持规模,在下一个价格周期来临时,有充足的货源供应市场。“鱼先生”的探索,看似简单,但相对传统的种植养殖,初步形成较有韧性的农业产业链,明显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市场下行时稳住阵脚,在市场上行时货源充足,处变不惊的底气来自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链的努力。
连通市场心中有“数”。不管是“鱼先生”,还是“谷香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和市场的对接非常紧密。尽管地处乡镇,在这两家“新农人”创办的公司,都有网络销售团队,且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他们一头连着农户,一头直通市场,随时感知市场波动,从变化中捕捉机会,及时反馈到源头,适时调整种植养殖品种。一份份来自消费者的订单汇成的大数据,直观反映产品受欢迎程度。心中有“数”,无论是产品线的调整,还是种植养殖品种的调整,就有了依据。
必要扶持仍不可少。采访中,听到有“新农人”感叹,有时有孤军奋战的感觉,做大农业产业不容易,做强农业产业链尤其难。在做大农业产业,特别是做强农业产业链过程中,各地要给予“新农人”必要的扶持,从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宣传等多个方面予以相应支持。今天给他们的点滴支持,明天就可能会产生数倍的放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