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2024年09月05日

智能装备制造及节能环保产业团

“链”上发力 “智”汇引领

编者按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2023年8月,省委组织部对科技镇长团工作进行改革探索,首次从以往县域组团调整为围绕重点产业组团。我市按照省委组织部部署要求,围绕“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建了5个产业科技镇长团,他们围绕“产教融合”“产创融合”“产才融合”三大方向,在服务产业发展、推动校地合作、助力招才引智等方面发挥“人才生力军”作用。在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工作即将收官之际,本报推出“盐城市科技镇长团风采录”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产业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果。

本期推出盐城市智能装备制造及节能环保产业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果展,该团由东台市牵头、亭湖区、盐南高新区配合、辐射大丰区、盐都区,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副主任袁聪任团长,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吴新卫、盐城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丽任副团长,团员分别来自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023年8月以来,全体团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先后邀请170多名专家教授来盐调研,促成8家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新设立7家高校引才工作站,举办6场科技成果推介会,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18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共绘校地合作“同心圆”

立足地方产业发展,依托高校创新资源,科技镇长团“两担一肩挑”,将地方与高校打造成为同心聚力的命运共同体,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陈晓鹂副教授,已经是该校连续13年选派到盐城挂职的第10位团员,先后组织了7批次36名教授来盐考察调研,帮助4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能源学院与东台市人才集团签订新兴产业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延续了学校与地方的深厚友谊和良好合作关系。

武汉大学刘兴海教授邀请学校党委副书记屈文谦来盐考察调研,直接促成双方签订校地人才全面合作协议,带动一批人才和项目加盟盐城、落户盐城。

东南大学张林锋副研究员深入亭湖区走访调研,为“数字亭湖”“智慧亭湖”建设贡献科技力量,助力亭湖区与东南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在交通规划与管理、智慧交通技术、节能低碳领域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当好科技转化“助推器”

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科技镇长团把企业需求和高校科技创新黏合到一起,让更多科研成果在产业链上“生根发芽”,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南京师范大学王在峰副教授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风机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技术攻关,解决北斗高精度定位定向技术难题;协助盐城港养殖用海企业开展养殖尾水处理、水质监测、生态净化和生态修复,助力盐城规模以上养殖池塘尾水实现2025年达标排放目标。

电子科技大学丁熠教授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组织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四川省天府峨眉联谊会等单位30余名专家来盐城进行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南京大学吴新卫副教授走访调研多家在盐生态企业,邀请来自南京大学、河南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40余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产品研发和销路不畅等问题,促成南京大学与盐城林场共建科研平台签约,助力盐城林场可持续发展。

谱写产才融合“新篇章”

破解企业对人才“单相思”困局,科技镇长团挖掘后方高校院所人才智力资源,推动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生动局面。

上海理工大学袁江平老师立足盐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及印刷包装机械产业群,引进俄罗斯外籍院士李路海教授、陈广学教授、卢月红教授以及挪威外籍院士高震教授等高层次领军人才20人,其中6人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2人成功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

电子科技大学路志刚研究员助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柔性引荐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入职我市主导产业重点企业。

盐城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丽借力盐城市江苏省专利(成果)拍卖季新能源产业专场活动、盐城籍高层次科技人才恳谈会等系列活动,邀请瑞士科学院院士Finlay教授等业内知名专家指导盐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没有上一篇了... ... 我市开展“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