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4年08月25日

让“旧建筑”赶上“新潮流”

□赵伟伟

红砖锈板的工业风建筑外观,胡桃木质感的环形书架……走进被盐城网友评为“最美书局”的新天地书局,城市的喧嚣奏鸣仿佛暂停,只留纸张翻动的声音伴随音乐流淌;喝一杯咖啡,听一段脱口秀……如今的1956星剧场,集多功能剧场、展览空间、人文书店、潮流文创与咖啡茶饮为一体,打开了“老盐城”潮流文艺的大门;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市井盐城……竹林大饭店在老城区的昏黄色调里给生活注入一抹璀璨星光。这些集餐饮、娱乐、文创等产业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竟都是由一座座“撂荒”的老旧建筑蝶变而来。

经过潜心雕琢、精心装扮,肉联厂的工业遗址和老旧厂房、始建于1956年的盐城电影院、一度空置多年的竹林商业城等城市旧建筑纷纷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不仅为居民增添了新的休闲街区,也让闲置资产、低效用地“活”了起来,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闲置资源不是一拆了之的垃圾,他们承载着老盐城的精神与底蕴,在旧建筑的基础上做文章,精心修缮改造,赋予文化特色、加强服务管理,就能以最小付出换取最大收益。

上述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只要肯想办法、肯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情施策,老建筑也能焕发新魅力。让“旧建筑”赶上“新潮流”,破题的关键就是“精耕细作”。位于市区串场河畔的“乐库”还在持续建设中,这是利用原盐城肉联厂厂房改造而成的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运动时尚街区,春节期间部分店面试营业时,每天接待超万人次。

不仅仅是服务业,我们通过产业园区的“腾笼换鸟”、生产企业的“智改数转”、老旧项目的升级改造……一样能让低效地变成高产田。精耕方能图强,细作方能致远。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让更多“旧建筑”赶上“新潮流”,就能持续激发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图片新闻 盐城市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