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4年08月15日

1956星剧场“演艺+”活力初显

流行元素与传统艺术“碰撞”(受访者供图)

□记者 陈雪峰

始建于1956年的盐城电影院,曾是无数盐城人的乡愁,见证了盐城老街建军路的芳华。如今,由原盐城电影院改造升级而成的1956星剧场,丝竹悠扬、书香四溢,市民在这里乐享生活,品味人生。位于市区建军路繁华文商旅综合圈的1956星剧场,正成为众多市民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

艺术花园百花绽放

2022年8月25日,1956星剧场“开台”。当时,藏于街头巷尾的小剧场艺术,挟生活气息浓郁、大众化气质鲜明之优势正在全国风生水起。“开台”以来,1956星剧场引入60余台剧目,演出100多场,包括先锋话剧、即兴喜剧、室内音乐会、传统戏曲等,吸引了近5万名观众入场观赏。

著名昆曲艺术家张军举办跨界音乐会,流行音乐与昆曲混搭,探索传统戏曲现代化表达;著名笛子演奏家毛宇龙、国风音乐人张晓涵等新锐艺术家齐聚一堂,共同演绎“国潮熠熠,跨界生辉”;“至乐汇”黑色幽默荒诞喜剧《驴得水》,用自成一派的架空寓言故事,演绎一场笑中带泪的众相狂欢;二胡与电子管风琴交融的“无限动”音乐会燃动全场,展示了演奏者对中西乐器的多元理解与创新表达……

丝竹古韵,国乐风华,流行元素,碰撞精彩。剧场观众与演员一步之遥,举手投足间,面对面、心与心互动交流。在1956星剧场,多样化艺术繁花似锦,实现情感共鸣、价值传递、审美感知,共同生长。

文化绿地生机盎然

1956星剧场集多功能剧场、展览空间、人文书店、潮流文创与咖啡茶饮为一体,在多重业态基础上提供独特的人文环境,践行作为公共文化共享空间的责任。

“岁月沉淀 光影流转”电影史料展,用吱吱转动的放映机与五彩斑斓的影像故事讲述尘封故事;“岁时风华 物件流光”老上海年代风物展,于日常细微之中品味老上海味道;“以书换蔬”书籍漂流计划,以书籍为媒介、蔬菜为回馈,搭建1956星剧场与公益之间的桥梁;“戏梦两载 星遇有你”1956星剧场两周年纪念展则以时间为序,记录无数个难忘的瞬间。

从天窗透入的自然光,恰到好处地洒在人们的身上。COFFEE CUBE吧台上陈列着不同产地、不同香气的咖啡豆,捧一杯咖啡,感受一丝温馨香气;徜徉繁星书局,捧一本书,存放这一刻的思绪;更有来自各地的优秀文创产品,让星品商店成为众多市民的好去处。

1956星剧场在扩大优质文化供给、创新实施文化惠民、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以演艺串联独特的城市文化风景线,由单纯的演出空间转变为日常生活与城市文脉的相连之地,将城市文化底蕴有效融入,成为讲述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载体。

生活空间活力四射

近年来,我市积极拓展城市“夜经济”,着力培育多业态、多领域的夜间消费场景,为广大市民构建特色鲜明、体验丰富的活力“夜盐城”。为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参观及观演需求,营造便利的观演环境,1956星剧场暑假期间延长开放2小时,让剧场成为市民的文化避暑胜地。

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1956星剧场,既满足多年龄段观众的消费需求,又与文商旅产业深度融合,在塑造新生活方式的同时,打造新的产业业态,成为新的城市演艺品牌。增强“文艺范”,提升流量;建立“剧场+”模式,融入咖啡厅、书店等,为娱乐消费融入演艺文化元素;“小而美”多样性演出与日常消费相结合,丰富观众多元文化体验,拉动二次消费,深度实现舞台艺术与生活消费的多向融合,激发业态动能。

剧场空间的集聚也使众多演艺IP和演艺人才汇集,塑造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演艺消费为动力的城市演艺品牌。这种集聚效应带动了“演艺+吃住游购娱”的消费需求,正在形成以演艺为中心,涵盖演艺创意、文化服务、娱乐休闲的全产业链模式,搭建复合性演艺文化消费场景,激发城市生活活力。

全市组织部长座谈会召开 让社会大众爱心善举惠及更多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