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2024年07月23日

“北闸”之变

□郭开国

“北闸”真变了,盐城城北真的变美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前不久参加盐城市杂文学会组织的城北调研采风活动,得以走进城北,到了“北闸”实地,领略和见证了“北闸”之变。

所到之处,令我惊奇感叹的是,先前印象中“北闸”那狭窄拥挤的老桥、破旧不堪的街区、船堵水污的河道已不见了踪影,呈现在面前的则是一个既充满现代城市气息,又拥有盐城传统文化韵味的新街区、新乐园、新景观。我敢肯定,今日“北闸”无疑能给盐城大市区增添不一样的城市色彩。

熟悉盐城历史的人都知道,提起城北新洋港与人民北路交会处的“北闸”这词,若谁说它是“闸名”也没错,但人们更多的是把“北闸”作为一个区域地名。当年的“北闸”曾是204国道贯穿南北的重要地段,以及新洋港以北人们进入城区的必经之路。到了“北闸”就到了盐城,这好似早已刻在了我记忆之中。

史载,“北闸”始建于明初,曾被称为“铁柱潮声”,是盐城古八景之一。其原名为“大通石跶”,地址位于新洋港与串场河汇流处,分为正闸和越闸两部分,正闸建在东西自然河道新洋港上,越闸建在紧邻新洋港北侧的越河上。

岁月无垠,闸名屡改,但“北闸”之名却成了我心中的“盐城”。这里便利的水陆交通,充裕的土地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源,曾为盐城江动厂、发电厂、化肥厂、磷肥厂、钢铁厂、电化厂等国有企业的兴办创造了条件,那一大批国有企业的兴起,在盐城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过支柱作用,缔造过无数辉煌。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盐城市区急速向东向南向西扩展,一座现代气息浓郁的崭新盐城在苏北平原上崛起。然而,对比之下,曾令盐城人引以为豪的以“北闸”为地标的城北地区,一度被遗忘、被抛弃,原有城市功能弱化、国有企业效益衰退,各类基础设施老化,街区住宅破旧不堪,母亲河——新洋港,沿岸及河面杂乱无章,满目疮痍。

城南城北,一兴一衰,映入眼帘的就如同两个世界,使得许多祖辈居住“北闸”区域内的人们外出,竟然不好意思再说“我家在城北”了。记得那段时间前往盐城,每次车过新兴镇往南不远,特别是进入“北闸”地界,眼前所见,车堵难行,曾让我真切感受甚至认定“北闸”区域再难有大的发展,它就像一大块“烂膏药”贴在了市区北部,拦在了由北向南进城人的面前。

造城不易,改造更难。2019年10月,在参加盐城市杂文学会组织的对城北地区改造规划采风时,得知市委、市政府将对城北地区进行整体改造,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到八年基本建成”的宏伟规划。当时,我是既高兴又怀疑。高兴的是,我所熟悉的“北闸”地区将要旧貌变新颜。怀疑的是,这项异常巨大的拆旧建新改造工程,若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以及所涉地段单位、居民的真心理解、全力配合,是难以在规划时间内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

时过五年,再返城北。所到之处,目睹到了改造之后的“北闸”,已与新盐城融为一体,没有谁还能看出南北曾经有过的差异。“随队跟团”从完成改造但仍留有历史“印迹”的东港码头启航,登上新颖漂亮、功能齐全的“大洋湾樱花号”游船。

行进在岸清水碧、景观众多的新洋港上,两眼所及,岸上岸下哪还有记忆中凌乱不堪、棚船满河、臭水流淌的场景。若不是城北地区改造工作指挥部的同志介绍,我一时没有认出宽大平坦的人民北路、新颖壮观的新“北闸大桥”,以及风光秀丽可与上海外滩相媲美的新洋港两岸。

船上所见总觉浅。好在离船上岸立即又爬上盐城外滩城市阳台,登高远眺,城北地域尽收眼底,西边那协调和谐、高耸入云的先锋大岛、国贸中心、港航大厦等建筑颇为壮观,北边那分布均匀、别具特色的香江枫景名苑、博雅文苑、东晖锦园、“百禾小镇”等新建住宅小区格外引人注目。

登车跨越西环路高架北延工程,实地参观了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解放路小学北校区、景山中学北校区,以及进入新洋科技创业园中的奥夫食品公司、袁河家园安置小区,车览了开创路高架、新业路高架等现场,令人目不暇接,惊喜不断。

有人说,城北是老盐城的文脉之根、老城墙的夯筑之基、老市井的商业之源、老基地的工业之本、老市民的安居之址。我要说,“北闸”既是盐城的“北大门”,又是盐城向外展示形象的“脸面”。如今,承载着城北“看点”重任的“北闸”之变,就好似盐城终于揭去粘在城北地区上的那片“烂膏药”,且开始向人们展示已长出的鲜嫩肌肤。

尤为值得欣喜的是,城北改造还将有一个“大手笔”,即把北边的建湖县上冈镇9.3平方公里新城和西北边的盐都区16平方公里小马沟,一同融入城北一体化规划建设之中,这更是让我对盐城城北的未来充满期待。

今日“北闸”早已不是当年的“北闸”,当下“北闸”在不断地变大变美。“北闸”之变在告诉人们,一个具有高质量现代化的大盐城正在向我们走来。

串场碧水 一路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