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特刊
2024年06月25日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碳路先锋”强支撑 “两保一优”谱新篇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苏州站”研讨会

互花米草治理

村庄规划工作会议

全市林长制暨互花米草治理浒苔绿潮防控工作会议

浒苔防治

南大团队来盐防治互花米草

六大预警监管模块

□记者 陈婷

仲夏时节,盐阜大地繁花似锦、绿荫如海,一派万物蓬勃的景象。

聚焦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成功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精准配置要素,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勇挑耕地保护“大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打好浒苔绿潮防控、互花米草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变更多盐碱荒滩为林海绿洲……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在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两保一优”为总抓手,更加精准保障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保护自然生态,更大力度争先创优,为“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向“新”而行

更精准配置要素

5月底,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苏州站”规划研讨会在总体目标上明确了盐城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盐城作为上海大都市圈“产业发展新空间、保障保供大基地、生态休闲大花园”的定位在规划成果中进一步体现。

突出规划引领,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作用,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总规编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彰显盐城元素、展示盐城特色、增加盐城分量,不断拓展战略空间,有效提升城市能级。

更加精准配置要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优质资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推进“保障项目加快落地”“保障企业运行便利”“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保障民生持续改善”等“四保行动”,全力推动用地用海用林等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集聚集中。

今年以来,我市争取了1.5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比去年增加4218亩,另外还获得节约集约、乡村振兴、南北园区共建等奖励计划1000亩。截至目前,全市34个列省项目,已经保障到位27个;15个列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已保障到位14个;540个市级重大项目,已保障到位505个、占比94%。有效保障了盐城由禾高端变频微电机和组件、天合光能项目、盐城联合航空无人机和永好农机等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落地建设。

纾困解难“办实事”,便民利企服务更优。今年上半年,推动“带押过户”市域全覆盖,累计解决“过桥资金”12.1亿元;为151家企业工业厂房办理按幢(层)登记422件;办理229宗1.1万亩土地“交地即发证”,116个小区6591户群众“交房即发证”。积极推动安置群众“办证难”问题处置工作,102个安置项目31738套房屋办证难问题已全部化解。全力推进“保交楼”办证专项工作,5个项目共计房屋2998套,已全部建成交付并完成首次登记。稳步实施国有资产清查办证工作,累计为国有企业补充办证118宗、土地面积1.13万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显化资产60多亿元。

逐“绿”向美

高标准保护修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修复,因地制宜构建耕地、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和海域等“五位一体”国土空间治理大格局,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

打好“六大战役”,美丽盐城建设展现新风采。今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重点打好耕地保护、浒苔绿潮联防联控、互花米草治理、造林绿化、节约集约利用、违法违规用地用海用林问题整改等“六大战役”,全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典范见到实景、取得实效。

众木成林,盎然绿意。全市各地加强造林绿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全面排查区域内可用造林空间,努力在荒地、盐碱地、沿边隙地上挖掘造林潜力。今年以来,全市已新造成片林2.3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40%;盐碱地造林试点面积达829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18%;启动新建绿美村庄59个,改造提升17个。

严守“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全市耕地保有量达到1134.17万亩,面积全省最大;对全市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面上再调查,全市初步摸排后备资源总量约148万亩,近期可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约13万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完成了6批补充耕地项目入库工作,拟实施项目265个,拟新增耕地2.11万亩。积极推进东台、射阳两地盐碱地复垦开发利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

加强系统修复,守护滨海生态安全。全力推进互花米草治理,累计治理互花米草18.59万亩,规模全国最大。深入实施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坚持源头“控藻”、全程“除藻”、科学“用藻”一体发力,其中压减紫菜养殖筏架4.4万台,截至6月14日,今年累计打捞浒苔31320吨,资源化利用浒苔4904吨。顺利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的盐城市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海域面积15.5平方公里,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3.64%、全省最高,有力推动全省最长海岸线成为最美海岸线。

向“特”发力

大力度改革创新

6月8日,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日宣传期间,我市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全国12家典范城市,参与发起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倡议,并专题分享了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并进的“盐城经验”,向全国全球发出了“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的“盐城声音”。

主动对标国际一流、争做国内领先,充分发挥“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国土空间规模优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化改革创新,创塑特色品牌,持续彰显生态价值,积极探索“双碳”行动的盐城路径,推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典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盐城贡献、提供盐城方案。

发展碳汇经济,推动“双碳”行动。认真调查生态系统碳汇本底,制定出台《盐城市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不断提升碳汇增量。积极实施国土空间碳源、碳汇调查监测及核算技术体系构建国家级试点,开展全省首个盐沼湿地蓝碳项目开发与碳汇交易试点,实现固碳、低碳和降碳协同发力、整体提效。组建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项目试点,累计发放碳汇远期交易质押贷款4个多亿,带动碳汇融资15亿元。

拓展“两山”转化通道,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建立全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点围绕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率先制定全国首个陆海生态产品统筹核算技术标准,全市生态资产存量价值已经达到19.9万亿元。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我市所有省投土地整治项目均已完成竣工验收,加快实施建湖县高作镇、响水县响水镇等国家试点项目以及大丰区小海镇等6个省级示范项目。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聚力高质量发展、聚焦高颜值生态,坚定不移推动“两保一优”取得更大成效,为勇当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蓄势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贡献更多资规力量。

摄影:记者 王焱 吴寅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