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4年06月18日

重视乡村老物件的新价值

□江汉超

阜宁退休教师董植林,将自家农村的老屋改造成家庭展馆“耕读园”,收集展出几代人用过的一件件老物件,既有耕作农具,也有生活用品,久的有一两百年,近的也有十多年。木箱、水桶、“姐弟衣”、孩子们的玩具……一件件记录家庭历史的老物件,经精心整理,集中展出,一个耕读家庭的传承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在当地引发不小反响。

一个原本是家庭内部的展陈,何以感动许多人?真实的记录、熟悉的场景、浓浓的亲情,引发了共情。今天,我们很多人虽已离开乡村,但乡土的滋养却终生难忘。一件件乡村老物件,都曾被长期使用过,都能讲出一个个故事。还原了过往生活,勾起了人们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乡村老物件寄托了浓浓的乡愁。

很难说一架破旧的木箱有多少实用价值,但当你了解到其曾是母亲的嫁妆,陪伴了家人多年,恐怕很少有人会轻率地说,扔了吧。一件件乡村老物件,虽然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甚至成了生活的累赘,但当其在展馆中重新被审视、打量时,无数的人们还是感到温暖,被深深打动,敬意油然而生。

董家重视老物件的教育意义,一直把它们当作传承好家风的载体。董家几个兄弟姐妹的孩子,出了4个博士5个硕士,个个事业有成。一件件凝聚了父辈和祖辈节俭、辛劳和奋斗的老物件,对儿孙们就是无言的教化。董家“耕读园”,也成了四邻八舍缅怀熟悉乡村岁月的场所。许多人写文章热情推介这处私家展馆,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希望这里的乡村老物件能被更多人读懂。

在农村,很多人家多多少少收有一些老物件。不过随着这些年农村居住条件的极大改善,很多老物件一次次被替换、被淘汰,存世的越来越少。如何把这些老物件收集保存下来,显得尤为必要。

个人的努力值得点赞,地方上也可以有更多作为。要求每个家庭都能留存并妥善保管好老物件,不现实也不可行。我市部分地区专门设置了农耕文化展陈场馆等,就是不错的方法。集中收集展出村民家的老物件,既是保存,也是传扬。对地方来说,也是打捞一段历史记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记忆,都弥足珍贵。一件件乡村老物件,见证了家庭变化、社会变迁,留住的是家庭记忆,也是乡村记忆、时代记忆、国家记忆。让越来越老、越来越少的乡村老物件焕发新价值,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全市工业经济重点工作调度会召开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