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4年06月13日

切实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责任担当

——访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孙海山

□记者 顾亚娟

“市委全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围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整体谋划、展开工作布局,明确提出了‘把握好一个重大要求、一个重要定位、一个重点任务’的三个关键,为我们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6月11日,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孙海山在接受采访时说,全市发改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要方法论,切实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责任担当,坚决落实“五个聚焦”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市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贡献发改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立足优势、找准赛道。全会提出,勇当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盐城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世界级“金字招牌”,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新能源制造、(近)零碳产业园示范试点等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我们将始终坚持绿色低碳,不断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势。”孙海山说,将一体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研究发布《沿海(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启动编制《江苏省(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导则》省级标准,积极争创国家级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质量认证创新试点。开展园区级电力碳排放因子研究,构建绿电可溯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确保6月底前实现核心区绿电规模接入。积极申报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力争实现突破。加快落实我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推动11个部门20项实施细则抓紧出台,加快构建“一县一品”物资循环体系。

聚焦转型升级,增强绿色发展主导力。孙海山表示,将积极研究出台我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以“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为主抓手,引导优质资源向产业集群高效集聚。依托丰富“风光”资源,积极布局海上“能源岛”,加快推进2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尽快开工、604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展竞争性配置、32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项目加快建设,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出台未来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率先突破氢能、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等成长型未来产业,择优培育低空经济等潜力型产业,积极跟进零碳负碳等前沿技术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优化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管协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数字经济意识,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大力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市发改委将坚持项目攻坚,加大新质生产力领域头部企业招引力度,全力突破质量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紧扣市委提出的“上半年省重大项目100%开工、市重大项目90%开工”目标,争分夺秒抢开工、抓列统,力争全年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不少于800个和500个。积极协调保障项目需求,优先保障重特大项目以及能耗强度达行业领先水平的优质项目用地、用能需求。推动全市用能20强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为新上项目腾出用能空间。常态化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精准服务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如何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孙海山表示,将调整充实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对标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国内最高标准,细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任务清单,持续做好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协同联动,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质效。

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 高新技术企业专场路演活动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