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日前召开的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为全市上下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进了共识、激发了动力。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必将有力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抓住关键环节起而行之。对盐城而言,重点任务就是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聚焦链群融合,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一体推进策源与转化、配套与成链、承载与服务,涉及企业、平台、院所等多主体和长链条,如何激发活力、增强合力?
企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主体。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一定要建立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引导机制,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着力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破解“卡脖子”难题。此外,要持续做好股改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件事”,大力实施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以更多优质企业孕育更多新质生产力。还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科技创新平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决胜科技赛场的“胜负手”。点燃新引擎、激发新动能,要布局策源要地,集中打造一批资源高度集中、比较优势突出、辐射带动效应强劲的创新平台。要建强引领核心,持续打造以盐南高新区“创新之核”为重点的科创平台矩阵。要全力突破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提升整体创新“浓度”。要主动链接延伸,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对接,与适合的高校院所进行学科共建,设立研发基地,让更多的科技之花在盐城结出产业之果。
打通“产学研用”链条,按下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键”。首先需解决科技研发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组织院所围绕研发成果、企业围绕技术需求开展“双向路演”,打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交流渠道,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其次,要加快推进盐城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高水平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联动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最后,还要聚焦技术变革走向,放大国家高新区载体效应,推动更多科技型创业型项目在盐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