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4年05月27日

攻克前沿技术 跻身行业领先

响水海工重件布局海外

□王静 叶珊珊 记者 刘波

5月24日,位于黄海新区响水片区的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将一批陆上塔筒装船,发往玻利维亚等国。今年以来,该公司海外订单不断,为响水海工重件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露天工厂,一件件巨型塔筒高耸,一个个海上套笼横卧如虹,生产场景蔚为壮观。在行车起重能力达200吨的组装车间,数名工人正在对直径4.8米、长度超40米的一节塔筒进行环缝作业。采用自动数控化埋弧焊接技术,不仅焊接速度快、质量好,还真正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一节节直径七八米、长度数十米的塔筒,经过最后一道喷漆工序,瞬间披上亮丽的外衣。洁白的塔筒,宛如身着婚纱的待嫁“新娘”。

这些产品如何得到海外客户的青睐?“作为海洋经济的龙头企业,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董事长张如前说,“将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确保公司在大型海上风电管装和塔筒制造技术始终处于领先位置,全力拓展海外出口项目,把响水基地打造成天能海洋重工海外出口的主战场。”

为不断推动创新,天能海洋重工建成江苏省(天能)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攻克厚板材卷绕、对接焊缝、滚装运输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连续在3兆瓦至10兆瓦的塔架制造中取得新突破,单桩吨位也从1000吨跃升超2000吨,走出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

天能海洋重工创新技术应用,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保证产品质量。近年来,先后承建的三峡大丰IW海上风电塔筒、中船重工大连庄河300MW首套单桩、华能灌云300MW海上单桩等项目,深受业界好评。

天能海洋重工专注创新、铸就精品。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与华能山东半岛、国华昌邑等业内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在手订单已排到9月份,月产能超6000吨。公司产品不仅占据国内市场重要地位,还远销海外,赢得广泛赞誉。

“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深化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所等产学研合作,瞄准技术前沿,重点加强导管架和深远海漂浮式浮体等新产品的研究突破。”张如前说,“今年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改投入,预计9月底二期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可实现年综合产能20万吨、产值20亿元,让更多响水的海工重件走出国门。”

“云端”展翅,盐城经开区即送行业起飞 盐都:热切拥抱“莓”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