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2024年05月23日

凉山

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
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

西昌钢钒板材厂热处理镀涂生产管理单元产品下线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丰收

蓝宝石般的泸沽湖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古就是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2014年以来,凉山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埋头苦干,累计脱贫105.2万人,现行标准下20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写就了中国脱贫故事的生动一页。

如今的凉山,已然迈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放眼凉山,可以真切感受到,清洁能源富甲天下,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7004万千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战略资源得天独厚,轻稀土氧化物、有色金属、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分居全国第二位和全省第一、第二位,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区域;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名扬中外;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已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彝族文化、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凉山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省委赋予凉山建设“两区三地一粮仓”的重要使命,一以贯之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入推进“三大强州战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加快建设更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到底如何?凉山用数据“说话”。202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2261.1亿元、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3位。

当然,高质量发展,也要用行动“证明”。

全面推进工业强州战略 推动“2+5”工业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延伸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2023年,凉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工业总产值达1329.9亿元,居全省第3位。工业经济,成为凉山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时间回到去年6月,凉山州委九届七次全会谋势而定,部署全面推进“工业强州战略”,为全面推进工业强州锚定了目标方向,明确了路径举措。

会上明确,要持续擦亮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金字招牌”,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推动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延链,创建一批国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园区,做强清洁能源、钒钛稀土两大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先进材料、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五个百亿级特色产业,走出绿色低碳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由此,“2+5”的现代工业体系构建方案徐徐展开。

——以攀钢西昌钢钒等为龙头,发展汽车家电用钢、能源石化用钢、氧化钒系列产品、钒氮合金、硫酸钛白、钛金属板材等系列产品,一个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经成形。

——以中稀(凉山)稀土有限公司为牵引,稀土产业向下游延伸,永磁材料、合金材料、镍氢电池、抛光材料构成稀土新材料产业链的一个个节点。

——以会理有色产业园区为核心,有色金属从矿产初级产品发展至金属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

——“凉山造”风电装备从无到有,成为目前西南片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制造基地,凉山装备制造产业茁壮成长。

——以好医生等重点企业为中心,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产品,生物医药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精深加工业发展壮大。

——以宁南南丝路集团为龙头,依托中国优质茧丝第一县资源,依托西昌市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系列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集中区,建成了一个个天然绿色生物农产品加工业,把更多的绿色产品带给消费者。

……

时间再回到今年2月,凉山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凉山州将深入实施新一轮找资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集中开展地下“找”矿产、地面“找”耕地、地上“找”风光等资源普查调查,持续彻底摸清资源家底。

这一战略行动,又为凉山工业强州战略“锦上添花”。

工业园区,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不断加强工业园区提档升级,让工业园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是凉山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为“火车头”带动,凉山州工业园区蓄势聚力,按照“责任制+清单制”的工作模式,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四川会理有色产业开发区、四川德昌特色产业园区入园、四川冕宁稀土经济开发区、宁南茧丝绸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西昌市农业高科技产业园、雷波工业集中区、甘洛工业集中区等工业园区发展正盛,展现出一幅“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当然,发展工业,少不了科技创新。2023年,凉山州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州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长24.7%,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2项,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8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0户、增长69.7%、增速居全省第1位。凉山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工程项目主体完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建成投运。

此外,凉山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达4043万元,氟碳铈稀土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成果也在凉山成功落地转化。

全面推进农业强州战略 加快构建“6+8”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8亿元、增长4.3%,增速居全省第2位。”在今年的凉山两会上,农业数据令人可喜。

会场外,从安宁河平原到二半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喜悦洋溢在凉山大地上。

去年,凉山立足实际,通过优势分析、短板查找和潜力挖掘,因地制宜提出了“农业强州战略”,奋力打造“6+8”产业集群,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

其中,粮油、生猪、草食畜、水果、烤烟、蔬菜这6个产业瞄准的目标是“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林果、蚕桑、马铃薯、花椒、家禽、种业、中药材、花卉8个产业则是建成“十亿级产业集群”。

“6+8”产业集群布局牢牢抓住了凉山农业的特色优势,有望推动凉山到2026年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增加值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州农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的阶段性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凉山共谋划2023至2026年农业强州项目791个、计划总投资937.94亿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127.93亿元。今年来,锁定2024年农业强州项目301个,其中续建63个,新开工238个,计划总投资213.7亿元。

为了科学、高效推动“农业强州战略”落地落实,州委、州政府还整合农业农村、林草、农科院、林草院等力量,组成了14个产业推进组。

围绕“任务是什么”“短板怎么补”“销量怎么提”“利益联结机制怎么完善”等问题,14个产业推进组出台了一批具有针对性的硬措施。

“将820万亩粮食播面、520万头生猪出栏、43.5万头牛出栏、430万只羊出栏、265万吨水果、410万吨蔬菜等任务,精准细分到县乡村组,具体到农户或养殖场,组织专家、技术员包乡镇、包园区、包基地,任务完成情况与职称评聘挂钩。”这样的措施,便是其中之一。

回顾去年,农业产业招商引资也颇有成效。在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共推出30个精品项目、总投资313.98亿元,成功签约12个项目;在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招商推介暨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上,布拖县科技协会与ABS公司签订了优质肉牛种牛基地建设项目,第一期工程投资金额500万元;在2023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全州11个脱贫县21家企业负责人组织了50家单位的400余个产品参加,实现订单50万元,达成意向采购3000万元……

看今年,新谋划农业招商项目24个,储备项目合计达54个、计划总投资380亿元。此外,今年重点攻克苦荞、蔬菜、草食畜、油橄榄4个产业的精深加工,已确定目标企业23家,正分头开展洽谈对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后,州农业农村局、州农科院组织专家和企业,集中二十天时间,研发出了苦荞含量达99%的面条,已有6家企业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

据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上年度29.2万亩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进入了验收阶段。

全面推进文旅强州战略 持续擦亮文旅特色品牌

近年来,文旅产业一直是凉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回顾2023年,凉山文旅市场实现全面复苏,全年接待游客超4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54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文旅产业已经翻开了强势崛起的新篇章。

继续看今年数据,春节期间,凉山州17个县(市)共接待游客531.86万人次,同比增长76.74%,旅游总收入44.73亿元,同比增长86.8%。其中,全州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53.67万人次,门票收入684.08万元。

随着文旅强州战略集结号的吹响,凉山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持续擦亮“夏季清凉·凉山真凉”和“冬季暖阳·凉山不凉”的文旅特色品牌,朝着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目标大步进发。

2023年,凉山文旅活动“此起彼伏”,市场人气激增,着实让凉山又“火热”了起来。

年初,建昌古城和唐园盛大开街,立刻成为整个春节期间省内游客接待量最高的网红打卡点之一。紧跟着的“五一”小长假,凉山云集八方宾客。随后,“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暨夏季清凉山游”系列活动又惊喜来袭,吸引游客1028.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12亿元。

在金秋时节,第七届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昌邛海17度”鸣枪开跑,2万多名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选手奔跑在“中国最美马拉松赛道”上。紧随其后,2023“冬季暖阳凉山游”系列活动拉开序幕,大凉山戏剧节、首届民族音乐周精彩纷呈。

今年2月至3月,首届大凉山烧烤节“接踵而至”,总营业额超过2100万元,极大促进了消费,也进一步提升了大凉山烧烤的知名度。

发展文旅产业,项目也仍然是关键之一。2023年,凉山启动小相岭综合开发、泸沽湖、会理古城景区提档升级等一批项目,推动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西昌历史文化名城有机更新等48个文旅重点项目实施;完成普格县螺髻山农旅结合产业园区等18个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旅游设施补缺行动,新增民宿酒店床位500间,完成投资71.3亿元,同比增长137.12%。按照7大主题、十大场景形成“7+10”的文旅产品招商体系,编制文旅招商引资“三图一库一表”,实施火把节期间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东西部协作招商等活动,签约文旅项目32个,金额达201.55亿元,文旅产业呈现良好态势。

在景区创建方面,截至2023年,全州有代表性景区景点160多个,有A级景区71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56个、2A级景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市场运营必不可少。2023年,围绕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工作,全州贯彻“双随机、一公开”“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及文化旅游市场“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等,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5175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1083家次,立案调查44件,责令整改15件。处置举报投诉131起,办结率100%,回复满意率100%。同时,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防汛防地灾、文旅市场整治等重点工作,维护了凉山文旅良好形象。

牢记嘱托而奋起,肩负使命而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凉山正勇毅笃行。

本版文字:凉宣

本版摄影:胡小平 赖世怀 李小平

蒋志聪 陈乐乐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