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4年05月22日

滨海:绿电冷能助推绿色发展提速

□盛伟为 滨轩 记者 陈为琨

向“新”而行,抢抓新能源风口;提“质”赋能,逐梦新发展思路。近日,中国海油滨海LNG接收站一期扩建工程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群顺利完成珍珠岩填充施工作业。

据了解,本次填充作业实现自动振捣工艺在国内的首次工程应用,是中海油江苏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滨海低(零)碳发展增“量”提效的有力探索和实践。

“滨海港低(零)碳产业园区核心区已建有标准厂房16栋,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能碳智慧管理平台一期已建设完成;试验型风机、用户侧储能、数智化微电网配电、发电步道、智慧路灯、充电桩等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滨海港片区挂钩项目服务人员介绍,园区充分挖掘“绿电+冷能”的独特资源禀赋,着力打造“风光火气氢”和冷热能于一体的长三角最大综合能源保供基地,目前产业园紧紧围绕核心区、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区、低(零)碳企业“三位一体”打造滨海的低(零)碳特色。

在绿电方面,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1060万千瓦,已并网装机185.3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可开发400万千瓦;海上光伏规划装机容量475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可开发140万千瓦。在冷能方面,规划年接收能力2000万吨,相当于2023年度全省天然气消费量的83.8%,可满足全省3年居民用气量。中国海油滨海LNG接收站一期工程已投产,一期扩建工程主体竣工。此外,年产220万吨LPG项目、年产60万吨绿色航煤项目、年动态储配400万吨储配煤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海洋“东数绿算”算力中心、陆上冷水养殖、海鲜交易市场等项目正在有序实施,立洋运维项目总部即将入驻办公,大唐项目正在洽谈设立研发平台,华电项目正在洽谈发展总部经济。

“碳减下来的过程也是企业成本降下来的过程,我们统筹整合片区的所有相关需求,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在滨海港低(零)碳产业园的展厅前,江苏奥兴智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梅中海说,“现在对于企业入驻,在安全、环保、企业效能、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要求都比之前高很多,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长远发展。”

“这个投资2.5亿元、占地34.4亩的LNG冷能交换中心项目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建设一套年处理200万吨LNG冷能、规模为每小时23兆瓦的冷能供应装置,目前综合楼主体已竣工,预计年内可达产。”江苏滨海港LNG冷能交换中心项目负责人刘渊介绍,管廊管道项目计划今年7月开工建设,10月建成运营,建成后将向下游用户长期稳定供应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冷源,对于推进滨海港低(零)碳产业园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滨海港低(零)碳产业园正在加快区域内企业降碳改造,努力实现各个环节的降碳,不仅在产业链上“增”量延伸,也在“存”量中激发动能。“我们对能耗偏高的存量企业进行用能设备降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能源来源的清洁化,用绿能代替火电,将‘全链减碳’落到实处,助推低(零)碳产业园提效节能。”梅中海介绍,产业园内的沿海工业园智慧管理平台可以为入园企业的生产设备加装物联装置,数据积累沉淀形成报告,给企业及政府提供能耗指标及生产工艺的节能优化决策依据,让群众享受天更蓝、水更清的美好生活。

数字人民币试点增量扩面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