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春秋代序。
历史的洪流,在时序更替中奔腾。过往的每一页都成为鲜明的印记。
回眸2023年,盐城工业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留下奋跃而上的美丽图景。
数据无言,折射时代浪花、记录奋进足迹。全市实现工业实时开票销售10074.1亿元、23条产业链规模超70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票销售达1027.7亿元、新材料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汽车产业实现开票销售971.7亿元……
实干是最好的担当。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敢为奋进”的姿态和“勇挑大梁”的担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四个三”工作布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打牢“稳”的基础、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开创工业和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提供坚强支撑。
工业经济
总量迈上万亿新台阶
2023年,全市实现工业实时开票销售10074.1亿元,连续三年跨越四个千亿级台阶,形成“万亿规模总量、千亿产业支撑、百亿企业引航”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抓运行调度。强化工业经济运行月度会制度,紧盯实时开票、工业用电等关键指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工业用电量增长10.2%,均列全省第5。抓增量支撑。紧盯172项工业新增长点,全力推动通威光伏、晶澳光伏、SK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产能释放,全年新增开票941.1亿元,拉动面上增长9.9个百分点。抓企业培育。实施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发放“盐商服务卡”,上线“盐企通”平台,润阳光伏新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新培育超百亿元企业1家,新增超50亿元以上企业7家,超10亿元企业数突破百家;新增“四上”企业2890家,居全省第2,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88家,居全省第5。
23条产业链
规模超7000亿元
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梯次培育23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实时开票7028.5亿元;其中5条地标产业链实现开票4202.1亿元。实施产业链培育行动。优化调整23条产业链,健全完善“八个一”推进机制,制定实施“链主”企业认定办法,更新编制“三图三清单”,梳理编印重点产业链龙头链主企业清单,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三位,东台特钢材料、射阳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建湖油气钻采井口装备、响水不锈钢获评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数据全省第4位。实施产业链项目攻坚行动。对照“11669”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百日攻坚”行动,举办珠三角先进制造业招商推介会、珠三角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活动,全市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00个、750个、450个。实施产业链赋能行动。举办“十链百场千企”系列活动,构建“大中小+上下游”协同发展生态。
专精特新
企业数实现翻番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33家,累计达61家,实现新增数、累计数翻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266家,新增数全省排名第6,提升2位;累计524家,累计数实现倍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培育1136家,新增数全省第5,累计2222家,总数实现翻倍。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呈现“5678”的特点,即超50%企业居全国细分市场前三位,超60%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超70%企业在细分领域扎根10年以上,超80%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实现全覆盖。
国家智能工厂实现突破
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加快数实融合、以数强实,省级以上数字化试点示范覆盖率全省领先。诊改结合助力企业会转。先后开展示范创牌类诊断、县域样板类诊断、中小企业轻量级改造,实现规上企业诊断全覆盖,规上企业改造覆盖率达73.7%。点面结合创树示范标杆。立铠精密、维信电子创成国家智能工厂,实现全市“零突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互联网示范标杆工厂等154个;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1127家,规上企业上云覆盖率达50.6%,均列全省第2。引培结合打造良好生态。面向全国征集112家优质服务商建立资源池,推动蓝天环保、高精机电等本土企业转型数字化服务商,培育4家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商。新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家,累计4家,其中金科森二级节点接入企业8701家,标识注册量超35亿。
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规模突破千亿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开票销售达1027.7亿元。产业运行回升向好。产业开票高于全市工业面上4.3个百分点。立铠精密全年开票265.9亿元,获评2023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百强企业。创新转型加快突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占全市新增数近三分之一;立铠精密、维信电子创成全市首批国家智能工厂,3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实现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协同攻关项目的突破。产业发展质量提升。高水平举办2023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大会,高质量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供需对接活动。
新材料产业
规模超2000亿元
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实现开票销售2037.1亿元。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实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以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成响水合金新材料产业园、东台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大丰港石化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金光一期50万吨纤维素纤维项目主车间封顶,赛得利二期扩能项目设备改造完成,新签约新材料项目93个。创新转型支撑有力。建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技术研究基地、不锈钢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9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4家。
汽车产业
转型提速快跑
全市汽车产业实现开票销售971.7亿元,同比增长32%,整车销售17.5万辆,同比增长29.6%。整车加快电动化转型。悦达起亚引进EV6、EV5车型,全年销售整车16.6万辆,同比增长27.4%,其中出口8.6万辆,加快打造起亚全球新能源车和出口车生产基地。华人运通加大新车型推广和市场开拓力度,销售新能源汽车8225辆,同比增长99.8%。一汽盐城分公司落地,推动一汽集团在盐建设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零部件实现较快增长。先后招引落户SK、比亚迪、蜂巢、耀宁等一批龙头企业,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建成产能近100GWh,在建和拟建产能超100GWh,开票销售326.9亿元,同比增长64.5%,带动汽车零部件开票实现29.6%的高位增长。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加快中汽研智能网联试验场建设,推进新石器无人车拓展示范应用场景,引培充电桩建设运营单位47家,累计建成各类充电设施4.1万个。
工业投资及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推动开工率、投资率、竣工率“三率齐升”,2023年1月至11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9%,超全省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制定重点工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35个列省重大工业项目投资进度居全省第3,308个市重大工业项目2023年完成投资1302.1亿元。推进企业技改升级。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深入实施580个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023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3%,列全省第3。提升项目服务成效。强化重点新建技改项目精准调度和动态管理,协同做好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150个重点新建技改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
省级绿色工厂数实现倍增
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首批“双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推进工业节能减碳。制定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深挖钢铁、造纸、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潜力,开展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碳行动,加快工业用能和终端产品电气化改造,加快实施100个重点绿色化项目。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创建国家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31家,省级实现倍增;盐城高新区创成国家绿色园区,新建成省级绿色园区3家,全省第2。加快集约高效发展。持续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和“三项清理”工作,制定实施价格、资源、金融、奖惩4个方面11条差别化政策,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开票同比增长16.5%。
“数字盐城”
开启建设“加速度”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开票销售2540.8亿元,同比增长9.6%。盐城列2023全国数字百强市第49位,较上年提升9位。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初显。落实政府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进全市政务“一朵云”建设,推动全市48家部门单位、419个信息化系统云部署,上云率95.7%。建立覆盖全市的首席数据官制度体系,编制政务数据目录3.57万条、归集结构化数据136.8亿条,全省领先。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加快。以“四大总入口”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数字生活智能化,“苏服办”App实现20个省定标准“一件事”和14个盐城自主创新“一件事”全流程网办,100个高频事项“秒报秒批秒办”;“城市驾驶舱”接入各类应用场景90个;“盐企通”汇聚8大板块60余类服务功能;“我的盐城”App接入便民服务1106项,注册用户超634万。
敬过往、拼当下、向未来。在2024年大幕开启之际,全市工信系统正以习近平总书记来盐城考察为强大动力,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按照市委八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锚定工业强市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更大力度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链补链延链、创新协同发展、智改数转网联、优质企业培育和绿色低碳转型,化非常“6+1”比较优势为发展胜势,变“四个三”蓝图为宏伟盛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实干争先。
撰稿:吴沐宸 陆嘉程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