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君健 王可馨
1月1日上午,我市2024年元旦迎新年长跑活动在盐南青年体育公园火热开跑,大家以奋进的姿态、昂扬的状态,全面开启新一年的实干争先新征程。
在宏大的背景下凝神细看,盐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个体,都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实干争先,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
勇攀高峰
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从“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到“四个新”重大任务,科技创新都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新增高企466家,省“独角兽”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认定率突破50%……不断攀升的一组数字,标注出我市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
去年10月7日,首台100%国产化大风机——远景能源公司最新海上低风速样机在射阳零碳产业园下线。这是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举办前夕,我市展现风电产业发展成果的又一“硬核广告”,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版图中嵌入更多“盐城坐标”。
创新平台是创新资源集聚和成果产出的重要载体,我市着力提升平台能级,坚定不移锻造创新大载体。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红表示,将加快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中科院电工所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大院大所深化合作,同时依托射阳、大丰等新能源园区建设分中心2家以上,启动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绿色低碳领域标杆。
立足“科技+产业”发展路径,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高技术产业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
科技创新更好地“全速奔跑”,良好的科创生态不可或缺。我市围绕产业发展配置创新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去年全市296人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位列全省第一,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合作、科研载体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集群壮链
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之基
伴随着黄海奔涌的浪潮,我市把“科技强牌”打成“产业王牌”,产业集群迸发出磅礴气势,构建更多发展新优势新引擎。
岁末年初,库纳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斌算了一笔账:库纳·骄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承接高卡轻合金汽车轻量化深加工后道工序,吨铝产品利润可提高1.2万元。“项目与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开展合作,专注于新型合金材料、整车底盘结构件的研发应用。”产业链环环相扣,滚动发展,给了张玉斌更多信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市持续推动产业能级跃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去年1至11月,全市2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项目482个,完成投资1135.6亿元,投资进度93.1%。10亿元以上在建产业链项目115个,其中5条地标产业链10亿元以上项目66个,完成投资556.7亿元。
产业升级也带动外贸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去年1至11月,全市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合计319.3亿元,增长35.9%。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这成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缩影。
优化投资环境,我市拿出最优政策展现最大诚意。“除了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新区提供的优质资源和供应链,在审批手续和企业日常运营方面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11月11日,在盐都区召开的第三代半导体与光电显示产业发展大会上,来自深圳的鑫飞优触摸屏项目总经理吴伟对企业未来无限憧憬。
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举办“5·18”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建立与企业家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得益于“如鱼得水”的营商环境,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高原隆起”“高峰林立”的产业发展生动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新增“四上”企业2890个、列全省第二,德龙、联鑫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用贴心服务优化消费体验,用“真金白银”激活消费热情,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改善形势也进一步凸显。去年1至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升级类需求持续释放。
承古拓今
为“文化盐城”铸魂赋能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四个新”重大任务之一。我市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以时间为经,寻古探今,赓续盐渎文明;以空间为纬,塑形铸魂,浸润时代人心。我市深植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着力打造“红蓝白绿”四色文化品牌,持续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焕发出勃勃生机。
发绣、瓷刻各美其美,彰显“民间非遗”的匠心;“盐小勺”IP、数字淮剧“云”端起舞,呈现“数智生活”的活力;瓢城绿廊、明清水街、竹林大饭店等城市印记,诉说着千年盐阜往事……去年,我市21家重点景区、21个特色文化街区、42家文博场馆、56个小剧场和3000多个阅读新空间在传承与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
新四军纪念馆广场上,一尊新四军战士手持军号的雕像,始终迎着朝阳。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市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要求,深挖红色血脉精神内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五条岭烈士墓第三代守护人卞康全执着坚守护卫“烈士家园”;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孙益海用一条腿撑起百姓祥和天;响水小伙张可可上班途中下水救人,将生命定格在26岁……红色文化早已根植大地、融入血脉、塑造未来。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湖杂技”的传承保护单位江苏省杂技团携项目《炼——倒立技巧》亮相德国斯图加特,在岁末为德国民众送上来自东方的别样风情。回望来时路,淮剧《小镇》远赴比利时、荷兰等国家进行展演,那是中国留给世界的“现代寓言”;射阳草编在“一带一路”迈出产业化步伐,更多“活”起来的非遗“扬帆出海”,诠释和传播着民族文化。
聚焦富民
让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盐城是农业大市,是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在江苏农业强省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施建霞表示,市委全会明确要求做好“农业+”文章,打造现代化农业强市。这既是国家所需,也是盐城所能。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2023年,我市粮食产量预计达143.8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超140亿斤。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我市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拓展力强、综合实力强、带动作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7个,拥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0余家。根植于此,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等6条重点产业链实现前延后伸,“1+9+N”品牌体系初步构建,农产品加工产值超3600亿元。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我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强化基层治理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的实绩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1月2日上午11点,75岁的谢责福来到万户新村的“长者幸福食堂”,用10元就能买一份“豪华午餐”。他没想到,曾经的“老破小”,如今变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还有提供可口营养饭菜的食堂。这些均得益于我市20件民生实事的实施。
除老旧小区改造外,改善农民住房1.9万户,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159公里,完成农村改厕9.6万户,1镇6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建兴高速、盐丰快速通道二期等交通重点工程即将建成投用,全市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5A等级全覆盖,获评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本版图片:记者 王亚洲 李思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