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2024年01月04日

关爱生命“救”在身边

近年来,全市各地举办各种急救培训宣传活动,公共场所接入AED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陆荣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健康盐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和城市品质,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的地方性法规。“人大通过立法来促进AED的科学布设、使用培训、常态管护等,绝对是应急救命的大好事。”作为职能部门之一,盐城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关注、推动AED的配置和科学使用的培训工作,大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我市还组建红十字救援队,随时准备出征,只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立法推进AED配置

目前,我市各类公共场所接入的AED,主要分布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图书馆、运动馆、大型商场等场所。市民或游客可通过“我的盐城”手机App搜索AED导航,从而检索定位到附近的AED位置,可免费借用对心搏骤停者进行急救。

记者根据AED导航定位来到盐城中学操场西门入口处,果然看到一台AED设备。据该校校医介绍,早在几年前学校便配备了AED设备,校医和保卫人员都进行过相关培训,以保障校园内学生突发心搏骤停情况时,能够使用AED进行急救。

AED是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达54.4万人,心搏骤停90%发生在医院外。如果在呼吸、心搏骤停发生的4分钟内进行除颤治疗,患者生存率可达60%到75%。2021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要求》团体标准建议每10万人配置100至200台AED。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健康盐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和城市品质,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共场所配置AED的地方性法规。2023年9月起,《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决定》正式施行。

决定全文共11项条款,明确了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工作、运行经费保障、宣传培训、责任划定等事项,着力解决了“不能救、不会救、不敢救”的问题。决定的施行,对于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健康盐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和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

“2023年5月22日上午,盐都区龙冈镇卫生院内一名中年员工突然心搏骤停,危急时刻,医护人员取用AED实施辅助心肺复苏,后又进行除颤,最终使该职工转危为安。”盐都区红十字会秘书长王金海在现场目睹了这一切,他说:“我非常赞成市人大在这方面开展立法,这个切入点虽小,解决的却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日前,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根据人口密度、人员流动量、分布距离等因素,按照3至5分钟内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到达急救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全市使用统一的标志标识,包括自动体外除颤器标识、导向标志、提醒标识等。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应急救护培训有力

为配合做好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让AED切实能够在紧要时刻发挥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市红十字会多措并举开展AED普及宣传培训工作。

“使用AED时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失去反应和呼吸,然后打开患者衣物裸露胸部,并根据标识将电极贴片贴在相应位置;AED分析心率时应避免接触患者,以免干扰对心率的分析;当心率分析结果为室颤时,AED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按下橙色按钮进行除颤,患者表现为全身瞬间抖动,之后需继续心肺复苏。”近日,在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举办的大学生学急救的培训班上,红十字救护培训师使用模型,向大学生教授了AED的使用及心肺复苏、海姆立克等急救技能。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源性猝死患者约55万例,80%左右的心脏骤停由室颤引起,且绝大部分发生在院外,救护车短时间内无法到达。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发生后,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的概率就下降10%。”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陆仁平表示,目前,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如果在呼吸和心脏骤停刚发生的4分钟内进行除颤治疗,患者生存率可达60%到75%。然而,短暂的4分钟,很难及时送达医院实施抢救。此时,患者身边有一台AED,由目击者作为第一响应人,及时施救,成为按下“生命重启键”的最大可能。

讲解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培训老师结合教学经验,引用典型案例,让同学们接受了新知识、学到了新技能。“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看再多遍,都不如亲手操作一次。”大学生王佳云说,她与同学一起,跟着救护培训师系统学习了心肺复苏及AED的使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收获很大,在以后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她也能挺身而出了。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市红十字会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和AED急救设备公益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急救意识,增强急救技能,让广大群众在紧急关头时,能救、会救、敢救。

前不久,市红十字会在市区串场河社区开展“AED应急救护培训”活动,为80名学员提供应急救护培训。培训过程中,讲师普及了急救护理知识,讲解了AED的使用方法和心肺复苏的急救原理,并现场为大家演示AED的实际操作,正确的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方法,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这80名学员里,有的是社区干部,有的是物业管理人员和网格员,他们在现场跟随讲师学习AED急救技能。为让更多居民了解AED,市红十字会利用社区电子屏循环播放AED急救视频,在宣传栏张贴AED使用海报。

为培育和壮大盐城市应急救护师资骨干队伍的源头力量,更高质量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最大限度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擦亮盐城“救”在身边品牌,在市红十字会牵头下,去年盐都区红十字会具体承办了江苏省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盐城救护师资培训班。经选拔来自盐都区、亭湖区、大丰区和滨海县的中小学校医、体育老师、医务人员、博爱家园、大型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等120名学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成为开展救护培训工作、为健康盐城建设作贡献的新生力量。

应急救援以“练”备战

在向普通人大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同时,全市红十字会系统还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他们由一群有爱心的志愿者组成。哪里有险情,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奔向哪里。

2023年8月,大丰区部分镇出现龙卷风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市红十字救援队和大丰区红十字赈济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救灾工作。“灾情不退,我们就不会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为锻炼应急救援队伍,提高专业救援水平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市还加强红十字救援队的培训,并组织开展演练,以练备战。

2023年11月22日,“盐淮联动——2023红十字联合演练”在盐城中华海棠园举行。这是盐城市、淮安市两地红十字会举办的首次应急救援联合演练,11支代表队130名队员参与演练,规模大、科目全,旨在锻炼提高红十字救援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联动能力。

在接到有人员落水的指令后,无人机救援组迅速起飞携带救生圈的无人机赶赴现场,向落水人员定点投放救生圈,随后赶到的橡皮救援艇采取离心力救援方式,将落水人员拖拽上橡皮救援艇。演练中,在获知有人员受伤、被困在孤岛上的信息后,4艘橡皮救援艇第一时间赶了过去,将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转运到安全地带,应急医疗救护组则携带AED、脊柱板、急救箱等器材赶赴现场,对受伤群众进行现场救护。

“红十字救护员,生命危急时刻的守护者。”市红十字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联合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广泛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援大练兵活动,全力做好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真正把红十字救援队伍锻造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业化、高水平的一支救援力量,为建设平安盐城、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了解到,全市红十字救援队队员结合各自实际,定期集训,加强救援技能训练,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为防范和应对各类重大灾害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平时,他们会深入街道社区宣传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等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及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等,讲解AED的使用方法,增强人们的急救技能和意识。他们是一群大爱之人,他们有着救命的本领,默默守护在我们普通人身边,这是生命至上的有力表达,这是文明盐城的厚德展现。

没有上一篇了... ... 人人都该学些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