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2023年12月19日

从“升格”到“升级”

常盐工业园转型跨越走在前做示范

常盐科创飞地

江苏谷登重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

□常盐轩 记者 黄云鹰 杨磊

盐城和常州同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两地南北相望,共担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时代使命。

同心强产业,携手促发展。2006年,随着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区启动合作共建,两地的产业交往更加密集,带动常盐两地稳步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两地共建再度升级。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常州盐城两市开展市级挂钩合作,在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的基础上共建常州盐城工业园区。

肩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智造之核”的担当和愿景,常州盐城工业园区抢抓发展机遇,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着力提升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实现了从乡镇园区向产城融合园区的转变、从传统工业园区向新型工业园区的转型,打造成为带动盐丰一体化、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叫得响,走在前、做示范的标杆园区。

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立足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园区积极发挥优势,以代理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探索“总部+生产基地”、基金返投、产业链配套集聚等多种模式,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投资3.5亿元的恒润高性能电力电缆与接线盒制造项目主体已竣工,办公楼开始装修;鑫泰龙自动涂装、环保废气治理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厂房、办公楼地坪浇筑以及彩钢板搭建均已完成,计划于2024年一季度竣工投产……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园区全力拼招商、抓项目,三年来共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255.1亿元。其中,今年1月至11月新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39.2亿元。

发展之初,园区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建成区项目虽然满额,但产业基础较薄弱;拓展区还暂不具备项目落地条件。园区果断使出盘活土地的“关键招”:向存量土地要发展、向沉睡资源要效益,为优质项目落地牵线引路。

聚力攻坚产业项目空间,通过破产重组、租赁合作、闲置利用、交易购置等方式,将用而不足、闲置不用、低效利用的厂房土地充分盘活,全面推进园区现有资源高效利用。今年上半年,园区充分利用驷博电气、富奥电梯、格林保尔等低效土地、闲置厂房,引进鑫泰龙、金邦、乐砂、诺印4个项目,盘活土地173.8亩。

江苏北特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制造项目,由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园区企业江苏尔华杰并增资扩股至73.34%后投资建设。公司总经理潘亚威说:“园区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缩减了项目落地时间,降低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真正把服务送到企业心里。”

在江苏北特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制造项目现场,第二条6500吨热模锻生产线正在安装设备,力争2024年3月试生产。“项目自今年3月正式签约以来,建设不断提速。”潘亚威说,“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10亿元。一期项目共建设5条至6条锻造生产线及配套设备。其中,第一条2500吨热模锻生产线今年10月已试生产。”

打造工业园区新样板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常盐工业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发展,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江苏谷登重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首批实施“智改数转”诊断分析的企业之一。经过诊断分析,企业的多个信息系统间较为独立,数据不能实时共享,影响管理决策。对此,企业决定建立多系统数据联动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同时启动建立智能化仓储,真正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在推动首批28家企业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园区今年有5家企业启动“智改数转”技改项目。目前,园区省级上云企业累计达22家,另有6家企业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瞄准数字园区示范样板打造的“常盐数字园区大脑”系统,目前已全面建成,通过“一网连全域、一屏观全局”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园区宣传、招商、服务、孵化、管理和运维等多种功能一网融合,大幅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下好创新“先手棋”,常盐工业园在“攀高向新”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作为传统产业飞地,常盐工业园在常州反向建设科创飞地,在园区建设科创中心,吸引长三角各类科创资源。目前,已入驻科创企业97家。

园区坚持科创驱动发展,计划把2000平方米的科创中心扩建为超1万平方米的孵化园,加大项目落地和专业孵化力度,注重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更大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孵化园孵化、科创园加速、生产区产业化的产业培育发展链。

目前在常州设立的“数字常盐科创飞地”,主导产业定位为新能源产业和汽车产业,吸纳了产业、技术、金融等专家,与常州多家科研单位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成为盐城吸纳人才、资本、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今年4月,省科技厅、常州市人民政府、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推进常州——盐城结对建设科创飞地合作协议》,三方联合推进常盐科创飞地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开放共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

一方面,园区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更多高校进行科创试点,并与重点企业完成校企场景试点建设。此外,继续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另一方面,将组织开展各类项目路演、政策宣讲、创业培训等活动,加强企业、人才沟通交流。同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落户科创飞地的项目团队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持。

目前,园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引进高校博士人才40人。随着创新布局力度加大,园区发展动能、潜能显著增强。

绘就产城融合新图景

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常盐工业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投入8000万元实施道路桥梁、河道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其中涉及道路10.86万平方米、绿化7.72万平方米、桥梁5座。如今,行走在改造后的园区内,路面开阔,绿化成景,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为拓展园区生活服务功能,投入11亿余元,先后建设科创园和人才社区。作为园区产业培育发展链条中重要的加速区域,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成的科创园正在进行装修,产业功能将不断完善,目前已入驻企业5家、承租面积2.8万平方米。保障人才安家落户的人才社区项目已完成主体验收,正推进项目景观、道路等专项工程。

升格组建以来,常盐工业园大丰片区土地从原有的3.8平方公里拓展到9.3平方公里,共盘活存量厂房18万平方米、土地860余亩,实现资源要素再利用、效益最大化。

聚焦产城融合,园区西侧,5.5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建设迈入加速期。拓展区内安置房项目、主干路网和河道整治等工程将陆续竣工验收。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地探索从合作共建走向一体化制度创新,目前,园区与大丰高铁片区总体概念性规划、拓展区控制性规划以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已完成编制。在教育、卫生领域,园区统筹引进优质资源,有效服务园区企业及周边居民。

如何实现“产城人”融合,使两地合作共建跃上新的高度?以辐射带动工业园周边商业、文旅融合为核心功能,高标准配套建设“常州街”,常盐工业园找到题中之义。

“常州街”集合了常州、盐城、上海三地元素,涵盖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作为园区精心打造的特色街区,“常州街”扎实推进规划设计及招商工作,一个文化与活力兼具的街区正崭露头角。建成后,“常州街”预计辐射包括大丰高铁片区在内的400平方公里区域。

格局决定高度,奋斗成就未来。时间勾勒出一条发展与奋进的上升曲线,见证着常州盐城工业园区跨越腾飞,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自信。如今,园区正攀登在发展的新高度上,必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扬帆远航。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