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 辉 韦海燕 黄 露
在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革命英烈顽强不屈、视死如归,将万丈豪情融于纸笔,谱写了无数正气凛然的革命诗词,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深刻民族之觉醒、顽强战斗之意志、坚定必胜之信念。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诞生于野草寒露的《赣南游击词》、书写于“衣底”的绝笔诗《梅岭三章》,无不是军民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真实写照,无不彰显革命先辈不畏艰险的不屈风骨、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
牢记嘱托 不畏艰难困苦 必胜信念永固
新四军纪念馆主展馆第一展厅的“南方星火”展区,生动还原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场景。从1934年下半年到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红军主力相继战略转移后,留在南方8省15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新四军纪念馆时,在一张名为“1938年新四军在皖浙赣边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部分同志合影”的老照片前,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向总书记介绍了照片的主人公之一——江天辉与女儿的一场对话。女儿问父亲:3年游击战,最艰难的是什么?江天辉只回答了4个字:找不到党。
仇金标回忆说,当他的目光与总书记的目光相对时,能深切感受到,这个故事令总书记动容。“天将晓,队员醒来早……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当仇金标读出陈毅写于1936年的《赣南游击词》,“没想到总书记紧跟着说出了‘夏吃杨梅冬剥笋’。”这令他感慨万分,“可以看出,总书记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也非常有感情。”
无比险恶的环境里,红军游击队硬是同多于自己几十倍的敌人斗争了整整三年之久。血雨腥风的岁月中,红军游击队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相互扶持。群众铁了心跟着共产党走,倾尽所有、极尽所能支援红军游击队。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饱含深情地写下了:“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1937年,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为新四军。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革命志士披肝沥胆、浴血坚持?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赴汤蹈火、向死而生?
今天,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伟大征程上,重温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出了有力的指引: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红色印迹 革命理想高于天 铁血不屈为人民
一次次遇险,一次次突围,一次次牺牲,一次次坚守。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是铁血不屈的胜利。如果说《赣南游击词》注解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含义,陈毅于同年冬天写下的《梅岭三章》,则让我们再一次读懂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廿年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种遍人间自由花。”1936年冬天,在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下,陈毅拖着伤病之躯,在广东和江西交界的梅岭丛莽间辗转隐匿了20多天。“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他在密林深处的一个岩洞里,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深情感慨于《梅岭三章》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奋斗精神,“我们要继承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在任何时期,面对任何挑战,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1942年6月11日,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首次刊发在《盐阜报》上。
未竟的革命事业、未来的人民福祉,这是共产党人在绝境中始终不变的牵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面对敌人的反复“清剿”和血腥镇压,军民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当年新四军与华中人民的鱼水深情,是新四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市委党校(新四军干部学院)新四军历史研究室主任陈蓉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1943年7月9日,《盐阜报》刊发陈毅撰写的文章《新四军在华中》,文中第二部分:敌之“扫荡”与我之反“扫荡”,介绍了敌人纠集重兵在盐阜区开展大扫荡,盐阜区抗日军民经受血与火洗礼的艰难历程。文中第五部分:克服困难迎接胜利,总结战事时强调“人民乃本军之父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拳拳之情昭然可见。
感恩奋进 坚定信仰担使命 踔厉奋发建新功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凭着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铁军”。
新四军与盐阜人民生死与共、鱼水情深。这从1943年5月10日《盐阜大众》报刊发的文章《为什么要拥军?》中可见一斑。文中写道:“过去大家总说敌人不得来。这次敌人来了,大家才尝到那种毒辣手段!大家才知道,如果不是新四军把八滩、陈集、单港、黄营、东沟、钦工等据点的敌人打出去,我们盐阜区人民,还能过一天安稳的日子么?”“首先,我们要认识新四军是始终和我们在一起的,是我们自己的军队。”
80年前,八滩集旁,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冲杀声响彻云霄,新四军战士们突破敌人据点,迅速歼灭企图突围的日军,此战成为盐阜反“扫荡”斗争中最激烈的一仗。
今年是八滩王桥战斗胜利80周年。岁月变迁,曾经的热土换新颜:特色富民产业“多点开花”,农村人居环境增“颜值”提“气质”,各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滨海县八滩镇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干,乡村振兴步履铿锵有力。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深情的告慰。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研究馆员周振华说,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成为盐阜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缅怀革命先烈,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继续沿着革命前辈足迹奋勇前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望盐城风云激荡的历程,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从生机勃勃的改革时期到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接力持续奋斗,一直是推动盐城发展繁荣的根本法宝、精神密码。
前进道路上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凝聚人民更强大。盐城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四个一”活动,积极开展“干部联村、一村一策”促进乡村振兴行动,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凝聚起盐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盐城是一片承载着辉煌与荣耀、律动着拼搏与奋进的发展沃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盐城干群心连心,正以踔厉奋发、实干争先的昂扬姿态,奋力描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