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2023年12月15日

我市提升农机维修服务保障水平

本报讯 (朱林 曾鹏)农机维修服务是农机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维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机维修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从市情出发,认真谋划,紧紧围绕项目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监督等重点环节,扎实推进农机维修企业规范化运营,着力提升农机服务保障水平。全市共有各类农机维修点(厂)196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923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中从事农机维修人员达6777人,年维修各类农机具超27万台(套)。

推进项目实施,规范开展农机维修网点标准化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统筹规划构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网络,以农机维修能力、范围、经营收入等作为衡量标准,以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农机服务网点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机维修业务量,扩大农机维修服务范围,提高经营收入,服务农机户。对已认定实施维修能力提升项目的农机维修网点和维修中心实行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加强建设指导和过程监管,验收合格单位加挂统一标志牌。近三年共建成区域性维修网点6个,专业维修网点13个。

加快人才建设,多元推进农机维修能力基础性建设。长期以来,农机维修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机维修业,造成了农机维修从业人员青黄不接。我市高度重视农机维修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将培养实用型农机人才队伍摆在农机化发展的首要位置。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定期举办市级农机维修骨干培训班,邀请高校专家讲解农机维修发展方向、农机维修技术等知识;邀请经销企业对先进机具进行讲解,对新的维修技术进行培训,帮助农机维修从业者适应农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组织一线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赴悦达智能农装、沿海拖拉机厂等生产销售单位现场学习,累计培训维修骨干500人次。

组织技能竞赛,互动交流提升。组织农机维修能人、“土专家”参加各类农机维修技能竞赛,其中1名同志在2022年获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通过竞赛,让农机维修人员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达到相互分享、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作用。全市已确定全省农机维修能人22名,发挥“头雁效应”,逐步带动全市一线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青年储备,壮大后备力量。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联合定向办学,开展“农机送考进校”等活动,引导农机专业学生投身基层农机维修行业,不断扩大农机维修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储备,已有137名毕业生投身农机维修行业。

我市高度重视农机维修服务指导,将农机维修网点运行管理与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广大农机手树立“养重于修,防重于治”的发展理念。

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保障。组织农机科技志愿者和生产销售企业售后服务人员送维修上门、送技术到家;同时开通网上咨询,通过微信群、QQ群以及门户网站,针对不同时段农机维修特点,发送农机维修保养知识;制作视频介绍轮式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维修、保养和使用技能,实现“不见面”指导服务。

加强农机维修监督检查。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补贴以及农机安全检查等工作,规范开展农机维修行业监督检查。市级指导建立统一的维修业务台账和配件进出库台账,严格落实大忙期间2小时抢修制度。把农机维修检查纳入全市农机执法月历,加大对农机维修经营违法行为的检查频次和执法力度。规范开展农机质量监督和质量调查,按照“事事有回应”的工作要求,督促生产销售企业迅速完成维修处理。

加强农机维修服务指导。将农机维修网点运行管理和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相结合,提出规范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六项要求”。加强农机维修安全管理,把维修过程中拆装、调试、割台下修理等危险操作行为纳入农机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

射阳推进“书香政协”建设 我市开展农资经营“净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