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宏 张林松 孙操
近年来,盐都区潘黄街道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求实奉献、勇于创新、实绩过硬的先进典型。该街道大庆路服务站居民韩友红,荣获盐都区“乡村振兴”领域首届工匠称号。她以布代色,以针为笔,用普通布料“缝”出了五彩世界,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点缀于生活之中。一件件经过她亲手缝制出来的布艺品栩栩如生,仿佛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的灵魂。
11月23日上午,在潘黄街道大庆路社区党群服务站,韩友红给社区居民教授布艺制作,一针一线缝制图案。韩友红说,小时候,她奶奶经常在集市里淘些布片,拼拼凑凑做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作品,在其耳濡目染下,与布艺结下缘分。在采访过程中,她还特意向采访者介绍了她的得意之作——《百纳被》。“在我的拼布生涯中,这幅被子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一天一片,一共花了100天,用了100片。被子的每一片都有美好的寓意,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韩友红介绍道。
2008年,韩友红开始独立制作布艺小手作,并四处求艺提高技艺。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韩友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作品《堆绣杯垫》拍照参加中国拼布网圣诞创意大赛,最终获得了三等奖,并在后续多个比赛中接连获奖。获得信心后的韩友红开始潜心研究布艺技艺,复原了失传女红工艺“拽蜂”,荣登民族服饰博物馆公众号,并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
十几年来,韩友红的布艺作品已达千余件,在不同等级的文化馆、美术馆展出。如今她开始转型教授布艺课程,累计授课数十场,并带动了70多人就业创业,帮助了乡村剩余劳动力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接下来,我将大胆创新,将传统的布艺和现代的美感相结合,不断推出新作品。积极与社区、学校合作,传授布艺技艺,并让更多人了解布艺的美好,让非遗传承下去。”对于未来的发展,韩友红充满了信心。
一代人终将老去,可总有人正年轻。传统向未来,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力量。潘黄街道将继续弘扬非遗文化、工匠精神,在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努力,带动更多青年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项目,将现代生活理念融入传统文化中,让古老的技艺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