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
2023年11月14日

花海十万亩 产业绽新姿

□徐亚兰 王政改

形成10万亩种植规模,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功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生产地荣膺“中国西兰花之乡”美誉……近年来,响水县西兰花产业从无到有、串珠成链,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响水西兰花产业于2015年从南河镇开始规模发展。2016年,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立足资源禀赋,聚合生产要素,在政府与社会的协同赋能下,该县西兰花产业快速发展壮大。2018年,西兰花连片种植基地达4万亩,基地内土地平整、水电路配套齐全、喷滴灌全覆盖,响水成为全国连片规模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目前,响水西兰花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其中春西兰花种植面积3.5万亩,秋西兰花种植面积6.5万亩。西兰花订单销售达60%以上、种苗订单销售100%。秉承“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响水县正沿18公里西兰花大道,致力打造以西兰花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带、休闲观光带、富民增收带。

党建引领促进群众广泛参与。响水西兰花是盛开在响水人民心中的富裕之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是响水西兰花产业最鲜明的特点,县镇村各级党组织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宣传发动组织千余名党员、万余家农户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使西兰花产业成长为具有响水特色的地标性产业。

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该县与江苏省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苏北首家博士服务工作站;2018年,成立江苏首家西兰花产业研究院;2020年,在深化与省农科院合作的基础上,又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家农科院紧密合作,成立长三角(响水)西兰花产业研究院。在品种创新、技术创优、废弃物综合利用、品牌创建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蓬勃兴起的西兰花产业插上强有力的“科技翅膀”。开展种子攻坚,从品种单一从国外进口,到国内国外多个品种落户,目前还承担着中国蔬菜西兰花卡脖子工程攻关项目。推动西兰花种植方式先后五次转型升级,从开始的大水漫灌到现在的精准滴灌,西兰花的单产水平从2015年的1000公斤提升到现在的1500公斤,产值由1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3亿元。总结探索的“早春设施西兰花+鲜食大豆+秋西兰花”(两花一豆)高效轮作模式被列入全省主推模式,响水西兰花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机制引领促进农民和谐增收。响水西兰花既富农民脑袋,又鼓农民口袋。全县西兰花基地建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实行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土地采用“一次流转,两次分配”的土地流转方式,在促进西兰花规模化经营的同时,让有创业意向的农户有田可种,土地通过流转实现二次分配促进产业发展的做法被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专期总结推广。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响水县成长起一大批技术能手、经营骨干,他们在产业发展的方向、市场的拓展、先进技术的掌握和推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普通农民通过跟随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实践锻炼,蝶变为现代农民。从事西兰花产业发展的农民年净收益增加3万元以上。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倡导文明、树立新风,鼓励邻里守望相助,有效促进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和谐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消除了小赌小闹的陋习,使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

链式引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响水西兰花是链式思维下的产业之花。目前已形成从育苗、定植、初加工、深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拥有规模较大的育苗中心5家,共15.6万平方米;加工企业8家,初加工生产线2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田头冷藏保鲜库20万立方米。可完全满足响水西兰花产业自身的育苗需求和产业经营中的冷藏保鲜周转需求。通过冷链物流的支撑,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市场渠道多元,产品越卖越远,远到欧美市场,近到国内各大市场,销售环节越来越多,通过田头卖、冷库卖、初加工卖、深加工卖,卖出好价钱、卖出好前景。

加强河道常态化巡查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