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3年11月06日

一年做到国内第一

□记者 江汉超

甫一出世,蓝素生材即引发业内关注。

投产至今仅一年时间,他们的PHA产品规模就做到了国内第一。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一种,是一系列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强度、耐热性和阻隔性,可广泛应用于绿色包装、餐饮具、化妆品、纤维织品以及其他高端应用制品,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实现生物降解。

“在一般土壤中,一根PHA吸管大概40天到50天可完全降解,在海洋条件下,大约58天可降解完。”江苏蓝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德尧介绍,其产品为解决全球塑料垃圾污染、实现碳中和提供绿色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022年1月1日,由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蓝素生材在黄海新区奠基,目标是年产25000吨PHA。一期投资4亿元,设计年产能5000吨,于当年10月28日建成试生产。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其中包括可降解材料PHA。截至目前,经多轮融资,企业已获得腾讯、高瓴等超过20亿元的投资。

10月27日,记者在蓝素生材车间看到,4只超过三层楼高的发酵罐,通过多种管道连接,工人在总控室内观察发酵过程。“一个周期3天可产20吨PHA产品。”杜德尧介绍。

杜德尧说,目前蓝素生材主要是通过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淀粉等为原料发酵生产,同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产出类天然高分子材料PHA产品。

2022年10月底,蓝晶PHA BP330和BP350产品获得TüV奥地利集团的海洋降解、土壤降解、家庭堆肥和工业堆肥认证。今年3月,该公司举办PHA产品上市全球发布会。

蓝素生材是该公司首条落地的产品管线,一群博士要建好、运营好一个实体企业,并不容易。蓝素生材总经理王明江,参与了滨海工厂从建设到投产全过程,他对公司在滨海“一路绿灯”很有感慨。

起初选址时,国内有30多个城市和他们对接洽谈。王明江说,他们最终选择落户盐城,也是看中这里的营商环境。工厂建设过程中,园区的服务人员最多一天跑几趟,随时协调解决问题。其间克服重重困难,工厂如期推进。

王明江介绍,蓝素作为一家掌握PHA大规模制造技术的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PHA的制造技术位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二批),也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减碳技术之一。

“我们目前的产能是5000吨,未来这个产能肯定是不够的。”王明江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总投资8.5亿元的二期20000吨产能项目,未来三期50000吨产能也在计划中,最终有望在盐城形成75000吨产能。该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帮助减排二氧化碳150000余吨。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全市首笔“盐阜乡村振兴·创富贷”落地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