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汉超
“我们一家早已在盐城定居,孩子也在这里读小学。”陈建军和妻子都是留法博士,一家人拥有北京户口,如今都成了“新盐城人”。他说,在盐城,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都让人很安心。
陈建军是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2017年初,他来到盐城负责筹建清华大学第一个校外国家工程实验室——“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筹建实验室之初,陈建军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刚来盐城时,他只带了2个学生。如今,他们的科研团队超过120人,其中清华大学全职教师2名、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6人,很多人都像陈建军一样,在盐城买了房。
盐城提出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中心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这几年,陈建军和中心科研团队在盐城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紧紧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装备的核心方向,打造了烟气细颗粒物高效净化、脱硝及催化剂资源化、硫氧化物减排与资源化等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创新平台。他们系统研发了工业烟气治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材料、核心装备、先进技术和工艺,完成了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化的全过程,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多项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陈建军说,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心正在开发及优化低成本高效降碳技术,并推动其向产业应用的快速转化。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并已形成一批可区域推广的碳捕集集成工艺及装备。二期建设二氧化碳资源化中试系统,已处于设计论证阶段。
在盐城的创业发展历程,陈建军和同事们的科研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陈建军感叹,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呼唤人才、集聚人才,亦是成就人才的事业舞台。盐城的绿色低碳产业前景广阔,值得广大优秀人才在此释放创新能量,成就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