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10月16日

全面打造现代产业学院 助推产业体系创新发展

丁建洋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美好蓝图,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提出了“四个三”工作布局。贯穿“四个三”工作布局的重点是全方位推进盐城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实现盐城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其中的重要路径。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专业及作为学科专业组织化载体的学院组织则是重要载体,是实现大学与区域融合发展及大学自身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盐城各类院校的学院组织理应成为盐城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盐城高等教育已形成“2+4+X”发展格局,两所本科院校发挥龙头效应,四所高职院校发挥中坚作用,若干所中职学校积极与高校联合办学发挥补充功能。盐城高等教育学科门类齐全,覆盖理、工、农、医、教、文、经、管、法、艺等十个学科大类,聚集了近六十个学科专业大类的学院组织,形成从专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布局与盐城“5+2”战略性新兴产业、23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一定对应关系。然而,盐城高等教育在服务盐城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方面仍存在创新力不足、应用性不强等“短板”与“弱项”。盐城高等教育需与盐城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从疏离、漂移走向适应、引领,需深入推进学科专业的组织化改革,通过学院组织创新推进高等教育与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

现代产业学院是以高校为依托,骨干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及政府等为共建主体,现代产业为主题的新形态学院组织。现代产业学院是对传统以学科为主题的学院组织从理念到制度的系统突破,是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探索,是大学改革发展的新理念、学科专业发展的新方式、大学服务产业体系的新组织。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旨在以学院的组织化方式推进学科专业整体性转型,从区域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侧出发,追求学术取向与产业取向间的平衡,推进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学科专业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学科专业既是大学实现科学化的命脉所在,也是大学功能释放的基本单元。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学科专业仍将长期存在,是大学知识运作的基本组织。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大学“基于学科”的知识创新方式一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大学如何实现学科专业发展方式的现代转型,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基于产业”,基于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学科专业发展,发展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大学及其学科专业发展的新方式。因此,如何超越学科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疏离,学科专业与企业间“一对一”的碎片化联系,以产业为主题,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中不同节点与发展水平企业的人才(员工)培养、科技研发、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整体性需求为出发点,建设以现代产业为主题的学院组织,成为大学服务产业的新组织,成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等有机衔接、相连相通的重要载体,成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创新。

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需要高校主动对接盐城产业布局与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学院依托于高校,高校是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主体,高校需从盐城产业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需要出发进行设置。产业学院设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优势学科专业资源,建立新的以产业为主题的新形态学院组织;另一种是推动与产业关系密切的传统学科学院向产业学院转型,建立新的以产业为主题的新形态学院组织。产业学院设置的具体策略是对接重点产业园区、龙头骨干企业,在强链补链延链、数实融合、传统产业换新升级、未来产业创新上寻求突破口,找到着力点,发挥引领作用。产业学院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从盐城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凝练学科专业发展方向,把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卡脖子问题作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的重要目标。

现代产业学院要以盐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为中心,塑造全新学院治理模式。产业学院要突破传统学院组织的封闭式治理,走开放式治理模式。一是大学要在产业学院学科发展、人才聘用、对外合作、经费分配等方面充分放权。通过治理体系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促进“学科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从知识创新链形成与发展来看,大学的知识运作往往从学科专业自身发展出发,主要处于知识生产与传播阶段,而行业企业的知识运作往往从产业需求出发,主要处于知识应用阶段,因此,大学要积极吸引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参与产业学院的运行。二是行业企业要主动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大学与行业企业知识运作的不同价值取向,要求行业企业主动对接产业学院,深度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将技术开发、项目中试、成果产业化应用中面临的困境与难题转化为产业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动力与切入点,充分利用产业学院的学科专业资源优势,降低企业人才(员工)培养、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成本,激发产业学院知识创新潜能,促进产业学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从知识生产到知识产业化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三是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产业学院对传统院校与企业间“一对一”校企合作的超越性在于,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中不同节点与发展水平企业的人才(员工)培养、科技研发、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整体性需求,形成“一对多”融合。这种产学不同部门、不同组织之间融合的形成,势必要求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引导与支持产业链、产业集群中不同节点与发展水平的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与此同时,还需行业协会整合产业链、产业集群中不同企业的共性资源、人才(员工)培养与技术开发的共性需求,推动产业链、产业集群中的重点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入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盐城高等教育与盐城现代产业体系同频共振、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对盐城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提出明确方向,对盐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出明确意见,要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交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国领先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北翼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沿海高质量发展产才融合示范区。全面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成为推进盐城高等教育与盐城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创新的新动能。

(作者为盐城产业经济研究院、盐城工学院经管学院教授,博士。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度重大项目“现代产业学院的理论建构、理想形态、理性路径研究”〈2022SJZD045〉成果;2023年度江苏省科协调研课题“现代产业学院赋能地方乡村振兴对策研究”成果)

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