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3年10月10日

滨海:数字赋能绘就乡村共富美景

□张中 盛伟为

抢抓数改新机遇,绘就共富新图景。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新时代建设共富乡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滨海县坚持将数字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充分结合,通过夯实数字基建、开发数字应用、激活数字动能等方式,聚焦“三农”服务需求,锻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有效打通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全面推进乡村共富、农民增收。

数智结合

夯实产业促发展

“叮铃铃……”滨海县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可视化大屏亮起,原来这是滨淮镇村民刘成通过手机App“一键呼叫”功能联系后台运营中心,希望帮其配送3袋复合肥料。“好的,请稍等,立刻为您配送。”后台工作人员记录下农户需求后,将该订单推送至村级线下网点,不到一个小时,刘成就在地头收到订购的肥料。“以前买肥料都是农户跑到店里买,现在通过手机下单配送,大大节约采购成本。”滨海县农业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农业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3年,滨海县被列入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创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三四五“滨海模式”,被纳入2022年全国供销总社典型案例。走进“滨农云”大数据中心运营中心,一排排高标准智能温室映入眼帘,工作人员陈涛正在大屏操作台前操作着电脑:“我们制定统一技术标准、数据格式规范、平台接入端口,让这个全县农业农村‘智慧大脑’中枢实现3000多个社会化服务联盟主体‘云上’对接。”

数字惠农

打通渠道聚合力

“本地翠冠梨5斤29.9元、本地黄桃50元礼盒装、大番茄一篮五斤18元……”在滨海县农批市场直播电商孵化基地交易展示屏上,农产品线上交易时间、产品名称、销售平台、销售额等数据一目了然。依托“滨农云”信息平台,一笔笔订单顺利完成交易。为解决农产品线上销售难题,滨海县将农业数字化覆盖到农产品销售环节,创新开发人、货、场“一品一景”特色应用场景,一站式解决农户客源少、开店难、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滨海哪种农产品销量好,哪个农场受人喜欢,通过数据都能知道,‘滨鲜达’小程序上都是本地直采的商品。”滨海县农批市场直播电商孵化基地负责人吴佛懂介绍,农业数字化发展为农户打通产销一体化渠道,不仅“鼓”起农户钱袋子,也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刚采摘的“滨鲜四海”品牌农产品。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数字”带来全新改变,既实现“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也让农产品搭乘“数字快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据悉,今年“三夏”期间,该县通过数字农服供销平台供应各类化肥总量约5万吨、占全县用肥总量68%,农药供应总量约135吨、总额约620万元,数字化赋能使农业种植管理成本减少约25%、人力成本减少32%、每亩节本增收180元左右,真正做到为农业增效、为乡村赋能、为农民谋利。

智慧强村

延伸服务惠万户

“003号电线杆倾斜。”收到上报消息后,网格员小夏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情况,联系人员现场维修,妥善解决隐患问题。“小小二维码,现在成了村庄大管家。以前村里公共设施坏了,不知道跟谁反映,也不知道啥时能修好。现在只要看到垃圾桶没及时清运、路灯不亮、公路坑洼,打开App随手拍传上去,就能得到及时整改,大大方便了村民生活。”小夏打开管护App向记者介绍。滨海县天场镇秉义村党总支书记徐善祥说,数字化的工作方式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近年来,滨海县以解决“重建轻管”为突破口,以天场镇为试点镇,以秉义村为试点村,搭建起服务公众的信息化桥梁,让居民成为需求诉求的“发现者”,让“社区治理”变为“全民治理”,实现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目前,随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工作的推动,该县已接入4个村数据,待接入数据11个村,同时建立14个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点。

滨海县积极探索“大数据+智能管护”模式,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平台,振兴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催生更多的滨海人返乡创业、回乡就业。“我们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积极搭建平台,增强治理能力,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滨海县委常委、副县长仇飞表示。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双节释放消费加速回暖信号 我市一青创项目获国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