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育书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刚刚落幕,近千名中外嘉宾盛赞黄海湿地的生态之美。接下来,应该让更多盐城人亲近黄海湿地,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魅力。
首先要邀请农民亲近黄海湿地。黄海湿地保护区域与周围农田没有“空中围栏”的边界,经常可见白鹭等飞鸟在田间栖息,还会看到农民救助受伤的丹顶鹤等保护鸟类的消息。候鸟、农民,是广袤滩涂的“原住民”。近年来,随着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力度不断加大,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成效显著。农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靠近保护区域的农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有意识回收农药瓶,减少对湿地的污染。进入湿地砍伐芦苇、捕鱼猎鸟的现象,现在已经很少见。农民,是湿地保护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应该经常去湿地看看,欣赏湿地的美丽画卷。增强农民的“话语权”,有利于促进湿地保护。
还要邀请老人和儿童亲近黄海湿地,让自然遗产“活”在寻常百姓家。许多盐城市民办了旅游年卡,出行方便。出行不便的老人、留守儿童,去黄海湿地一趟并不容易。可以组织相关人群参观,让老人、儿童了解家乡世界自然遗产的美丽与价值,让他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要在盐城营造“全域湿地、全民共建、人人共享”的氛围,将保护湿地的理念,传递到更多盐城人的内心。
中秋国庆长假,景点人满为患。许多北京人一辈子没去过故宫,可能是北京人的选择比较多。在盐城,应该让更多盐城人亲近黄海湿地,这是自然遗产展示“人类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的需要,还可以激发更多盐城人关心、保护黄海湿地的热情,增强自信,心生敬重。
我想在黄湿湿地上画满窗子,让每位盐城人,每天都能看见湿地的潮起潮落、万鸟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