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婷 江汉超 实习生 王竞翊
9月26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发布《盐城共识》。作为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这是一份旨在推动全球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宣言。该共识强调了滨海地区的重要地位,呼吁各方加强合作,进一步探索和引领滨海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滨海画卷。《盐城共识》在与会中外嘉宾中引起热烈反响,认为为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指引了新的方向。
《盐城共识》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海洋环境、共谋人类福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分享滨海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及生动实践,建立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凝聚全球治理合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可持续管理和恢复。
“《盐城共识》非常积极和实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表示,海岸带生态系统连接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对水鸟等迁徙物种生物多样性各要素至关重要。基于当前的湿地状况,《盐城共识》呼吁各国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大力参与湿地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意识到滨海地区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各利益攸关方需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帮助提高公众在各个层面上的意识,建立伙伴关系并加强协作,进一步加强滨海地区保护和可持续性管理。”夏泽翰说。他对盐城积极推广应对全球挑战的本地化解决方案表示高度赞赏,同时还强调,建立一套滨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盐城共识》提到,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围绕滨海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开展适应气候变化、人类健康风险、滨海生态系统状况等问题的科学研究,开发包括湿地保护、自然教育在内的生态系统保护公共产品,优先在滨海区域应用推广。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自然保护地负责人詹姆斯·哈德卡斯尔表示,《盐城共识》强调了我们应该为湿地保护要做的事情。“在全球各地,大家已经就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作出了很多承诺,我们需要把这些承诺变成现实,需要去研究细节,也需要协调全球各种优先政策和行动。我们的行动一定要取得切实的效果,最终兑现承诺。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我们会注重研究每一个地方的自然保护情况,不光是在总部瑞士,还包括我们所有的成员国家。所以下面更重要的就是要把《盐城共识》落到实处。”
《盐城共识》强调迁飞候鸟的保护,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具有重大意义。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表示,全球滨海迁徙物种保护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候鸟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迁飞特性,愈加凸显跨国家、跨地区保护合作的重要性。“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举办,能帮助我们在必要的范围内共同行动,以便在保护尚存的生态系统和恢复已丧失的生态系统方面,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程武表示,候鸟迁徙往复于如此巨大的地理尺度,对其进行全生活史栖息地的监测和研究十分困难,没有哪个大学或机构能够独立完成。“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跨区域的协同科技合作网络,让不同国家科研机构的数据、知识、技术与人员充分交流共享,开展更加紧密、更加务实的科研合作。”他发起倡议,邀请从事迁徙水鸟和湿地研究的各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教育合作联盟。
“为确保迁飞路线候鸟保护的协同,更需要技术创新。比如利用全球卫星跟踪监测技术、物种和种群智能监测技术、栖息地保护修复情景的数字孪生技术等方式,为保护迁徙候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国家林草局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雷光春介绍了目前在使用的新技术,“例如候鸟迁徙卫星跟踪检测技术,可以为构建迁飞区完整的保护体系提供基础数据。通过这个技术,就能够看到候鸟清晰的迁徙路线,我们就能非常容易地把数据放到保护方案之中。这种技术为研究候鸟保护提供了便利。”
雷光春认为,全球滨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需要广泛参与。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有来自34个国家和组织的近千名代表参加,《盐城共识》凝聚全球智慧,进一步探索和引领滨海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必将为滨海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滨海地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