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亚娟
沿着海岸线一路行驶,成片的风力发电机组随风转动。在盐城,美丽的风光资源正逐步变为发展的绿色能源。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升至66.9%,这意味着每使用100度电,就有近70度来自新能源。
“追风”追出一个风电产业。截至2022年底,盐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1/5、全球1/10,新能源产业突破1500亿元关口。今年8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42.53万千瓦,总装机、风电装机、光伏装机规模均列全省第一。
一座“风光名城”冉冉升起的背后,是一个个新兴产业集群的加速崛起。新能源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东台特钢材料、射阳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建湖油气钻采井口装备、响水不锈钢获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
围绕自身资源禀赋,做好产业选择,盐城加快构建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绿色能源、海洋经济等“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2022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
“风光气”等绿色能源发展已成规模,动力电池产业布局方兴未艾,多个产业集群相互配合、相互助力,让盐城绿色发展的底气更多、成色更足。2022年,晶硅光伏电池片、组件和风电装备综合产能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全国第二。
在抢跑绿色低碳发展的赛道上,盐城一直保持着时不我待的冲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在全省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建设,打造兼具绿色能源、低碳制造、智慧园区、创新孵化和认证服务五大基础功能的低(零)碳产业园。
黄海之滨,一排排风机迎风转动,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辉,一个个绿色产业集群蓬勃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