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野乔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6.3%,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使人民群众对出行充电需求大量增加,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1月,盐城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纳入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8月,我市首座“光、储、充一体化”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站在大丰港经济区正式投入运营,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选择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从长远看也有助于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首先要优化完善网络布局,更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充电需求。我市基层公路网发达、地势平坦,新能源汽车推广有天然优势。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当加快建设采用具备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充电基础设施,农村地区应确保充电基础设施有效覆盖。我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已与加油站相当,但城市周边、热门景区等依然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才能确保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同时,充电基础设施还要不断提高充电服务经济性和便捷性,进一步解决“充电车位被占”“运营商充电操作烦琐”“充电桩故障损坏”等问题,扩大多样化有效供给,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一网直达”,使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城市和公路出行服务网等数据互联互通,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