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关键抓手。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强化科技赋能,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强化改革赋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神,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源。
对标先进,拼搏争先,才能成为先进。看到差距,看到方向,才能增动力,强本领。在推动科技创新之城建设方面,盐城可借鉴浙江省宁波市经验,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为企业提供专精人才及数字化赋能等全方位服务等举措,让专精特新企业推进盐城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打造科技创新之城。
科技创新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集中财政、金融等政策资源,全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截至2022年底,宁波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83家;2022年位列中国城市科技创新TOP20第十位。
强化财政支持,宁波对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补贴奖励,成功上市后再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特别奖励,并在技术改造、要素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2022年,浙江宁波累计发放各类扶持资金10.8亿元。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遴选储备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宁波金融机构主动了解企业融资诉求,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区域协同给力,杭州宁波“杭甬双城记”成效显著,两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共建,宁波在编制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甬江实验室(浙江省新材料实验室)建设方案时,充分借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实施数字化改革整体智治行动,宁波与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互建业务通办专窗,实现自助终端机139项事项“一网通办”。沪甬跨区合作逐步深化,沪甬合作成立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等多个创新平台,宁波还在上海成立了多个离岸科创中心。
打造科技创新之城的有力举措
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2022年,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7079.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5647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19件。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197家,实现产值3553.2亿元,增长3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4%。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2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6家,位列2022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排名第39。近三年全市科技创新各项重点指标平稳增长,研发投入保持年均10%以上增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提高3553.22亿元,每年增长30%以上,2022年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盐城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背景,从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企业梯队培育分析,盐城有信心打造科技创新之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打造科技创新之城,机制体制要给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探索“域外创造孵化+盐城转化制造”新机制,促进更多优质科技项目和人才资源落户盐城。对获得各级荣誉称号的企业给予政策奖励,聚焦技术、市场、制造、管理等,提升发展要求,着力深化重点培育企业的精准扶持,加速企业发展壮大。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圈”,4月出台《盐城市2023年“盐诚办”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全市11个板块和13个部门全面打响“盐诚办”服务品牌,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解决企业诉求和实际困难,让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研发和销售上,为冲刺专精特新“小巨人”解决后顾之忧。
打造科技创新之城,梯次培育体系不可少。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加强服务支持,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围绕挖掘“独角兽”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强化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做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规模,促进中小企业量质齐升。为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建立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次培育库,建立“高企培育基础库—高企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库—优质企业提升库”,通过全过程参与,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烦恼”,推动企业实现向高成长、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的梯次升级。
打造科技创新之城,校企对接要跟上。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桥梁,将国内外前沿科技成果引入盐城,弥补创新资源相对薄弱的短板;让企业与高校院所无缝对接,破解企业创新发展难题,进一步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建立一支以科技部门工作人员为骨干,联合科创平台、科技服务机构、高校院所等多方专家和科研团队组建的科技经纪人队伍。正如市委书记周斌在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调研时强调:发挥核心技术及人才优势,强化校企联动和产学研协作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揭榜挂帅”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把更多先进技术应用到盐城、更多优质项目布局到盐城,助力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科技创新之城,深耕细分要坚持。纵观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虽产品千差万别,但有一些共同特质:擅长在某个细分行业做精做专,第三批1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92%的企业深耕细分行业超过15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企业只有持续深耕细分市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才能壮大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绿能涌动、优势叠加、机遇汇集的盐城,拥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广阔前景。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盐城打造科技创新之城任重而道远。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市上下应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坚守初心使命,用好战略机遇,以“敢为奋进”的姿态和“勇挑大梁”的担当,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让企业坚持深耕细分行业,同时加紧布局更多支撑产业高端升级的“高能级”平台。依托北大拉曼半导体实验室、江苏中科兆能、盐城超级计算中心及获批筹建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盐城市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20个现有新型研发机构,各大科创平台面向高精尖领域持续发力,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作者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盐城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成员。本文为2022年度市软科学课题“盐城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结果应用”〈YCBR20220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