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2023年08月31日

着力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高地、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绿色宜居的国际湿地城市——

新“总规”擘画“盐城2035”

盐城大数据产业园

盐城港滨海港

盐城综合客运枢纽西广场

盐镇水街绿色风光带

□丁卫 记者 丁中明 陈婷

“盐城2035”是什么样?日前,《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规划》的落定,标志着盐城规划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新时代盐城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了美好蓝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描绘2035年美好蓝图

新时代的盐城,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最好时期,“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已经在战略上为盐城的未来,建立了清晰的坐标、目标和路线图。

《规划》明确盐城市性质为“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高地、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绿色宜居的国际湿地城市”;城市目标愿景为“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发展定位为“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宜居之城”。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我市于2019年11月启动2021至2035年的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于近日获省政府正式批复。

“这是机构改革后盐城市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同时也是全国正式批准的首批沿海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戚太龙说,《规划》是盐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纲,必将为盐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编制《规划》,对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进行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安排,为全面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战略引导、空间保障和规划支撑。《规划》突出绿色低碳示范、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加快融入长三角、统筹陆海空间资源等四个鲜明特点。

《规划》要求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盐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34.17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38.6490万亩(含易地代保任务2.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767.5640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176.159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420倍;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省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3.78%;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

《规划》明确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为:至2035年,规划常住人口规模690-760万人,城镇化率78%左右。

重点明确拓展发展空间

《规划》明确了未来盐城的发展重点,为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精准指引。

区域协同方面,《规划》提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城镇带,共创里下河“水韵江苏”示范区,建设国际湿地城市。

《规划》明确未来12年盐城国土空间格局:坚持中心辐射、向海发展,市域形成“一核、一极、三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中心城区建设盐丰一体化发展核,沿海地区建设黄海新区新兴增长极,沿海、沿204国道-串场河、沿西部湖荡-淮河建设三条复合功能带。

自然资源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以河湖湿地、自然保护地和世界遗产地等重要生态空间为基础,构建“一带两片九廊多节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彰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

其中,“一带两片九廊多节点”生态空间格局包括:“一带”通榆河串场河生态带;“两片”沿海、里下河两大湿地片区;“九廊”连通两大湿地的九条水绿通廊;“多节点”市域多个生态节点。

城镇空间布局方面,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区融合发展,构建“1个市域发展中心、6个县城、7个县域副中心、32个重点特色镇”的城镇空间布局,构建梯度带动、高效均衡的城镇体系。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保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沿海盐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历史文化保护方面,保护盐阜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发扬红、蓝、白、绿“四色文化”,重点打造以伍佑、草堰、白驹、安丰、富安等古镇为核心的串场河文化带,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形成陆海联动的双向开放格局

作为全国正式批准的首批沿海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统一谋划陆海空间布局,用好沿海后备资源建设江苏沿海战略性空间板块,推动形成陆海联动的双向开放格局。

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严格保护濒海湿地和海洋种质资源,优先划定海洋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控制区。统筹盐城“一港四区”发展,大力推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基地建设,科学确定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矿通信用海和特殊用海等海洋发展空间。

严格落实海岸线分类分段管控要求,合理配置自然资源,确保到2025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3.78%,推动形成全域一体、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人海和谐的综合治理长效体系。

“国际湿地、沿海绿城”不单有怡人的自然风光,更有舒适的人居环境。《规划》对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宜居与韧性城市等做出统筹安排。

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方面,按照“北联、西拓、南融”的思路,打造东部沿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将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建成4E级机场、盐城港(一港四区)建成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港,提升组合集散能力;打通沿海高铁大通道,建设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预控盐蚌城际铁路、如通苏湖铁路北延通道;加快构建“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络和国省干道网络,形成中心放射、网络均衡的交通格局;按盐丰一体、主城15分钟快速通达“两高一空”目标,完善城市高架快速路体系;持续推进以BRT、SRT中运量公交为核心的公交系统建设。

宜居与韧性城市建设方面,坚持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构建1-5-9中心城市体系,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构建全龄友好型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更具可及性的城乡社区生活圈。实施生态入城战略,形成“绿带绕城、水脉交织”的绿地系统布局,实现“5分钟见绿、10分钟入园”的目标。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治理改造。构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系统化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给排水和区域防洪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市安全韧性。

一张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相信,在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引下,盐城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