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王伟 王圣哲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其中,射阳法院耦耕人民法庭《能动履职赋能“射阳大米” 用心用情助力民生改善》经验做法成功入选。
射阳县地处我省沿海中部,是全国产粮大县,“射阳大米”90%供应全国各地,连续12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和奖励。耦耕法庭立足辖区产业特色,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肩负起粮食生产大县的担当和责任,以优质司法服务守牢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助力提升“射阳大米”品牌价值,推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带动群众实现富裕富足。
聚焦三类主体,化纷争于诉前
发挥法庭干警助农的司法能动性。辖区发展规模化水稻种植,涉土地纠纷时常发生。法庭干警能动履职,编写土地流转纠纷案例和涉农交易合同规范文本,上门为农户提供法律服务,从源头上减少此类纠纷的发生。去年,法庭妥善化解66户农户与种植大户土地承包纠纷保秋收案,受到《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等深度报道宣传。借助乡贤调处矛盾的经验本土性。选任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国营农场分场书记、村居老党员等乡贤担任流动调解员,发挥其熟悉农业生产的优势,精准把脉粮食纠纷的痛点难点,将调解便利延伸至诉前、诉中及诉后全过程。调动庭务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聘请社区工作者兼任“微法庭”庭务主任,完善庭务主任考核激励机制,增强“微法庭”运行实效。在庭务主任主持下,利用“微法庭”为辖区11个村委员会提供线上法律咨询50余次,化解涉土地承包、种子买卖、粮食购销等纠纷3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聚焦三方联动,汇合力于庭外
庭府联动,调解工作迭代升级。针对辖区矛盾较深的涉农、涉粮土地纠纷,与政府建立协作机制,通过召开庭前会议、行政机关负责人直接参与等方式,共同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化解纠纷,形成调解工作“升级版”。每月向政府发送“司法助农”动态,定期参加党委政府综合治理会议,通报涉农案件情况,共同为纠纷预防出谋划策。庭所联动,协同解决粮食纠纷。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一庭两所”解纷模式。通过“法官+警官”调处工作模式,共同走访排查,实时掌握种粮企业、农户诉求,合力开展纠纷调解工作。与司法所相互开展委托调解,共同选派人员参与网格内粮食、种子、化肥等买卖纠纷化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庭村联动,常态化解矛盾纠纷。针对粮食种植、收购过程中的纠纷,在辖区各村全覆盖设立审务工作站,及时解决群众在春耕、秋收重要节点的“急难愁盼”。每周下沉到村开展“法律顾问”活动,协同网格员进行矛盾排查,建立“1+N”微信服务群,及时掌握和化解粮、农潜在纠纷。去年,法庭受理案件857件,同比下降21.2%,万人成讼率也同比下降12.4%。
聚焦三个深入,护营商于民生
深入走访,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法庭根据“射阳大米”产业特点,汇编全链条合同文本提供给辖区涉粮企业,为规范产品交易、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司法保障。编发《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100条》,开展“送法进企”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去年,射阳法院及辖区法庭被江苏高院挂牌成立“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深入便民,建立涉粮绿色通道。法庭建立快立、快调、快审机制,全面激活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适用,为涉粮企业提供高效多元的解纷服务。2022年“百日攻坚活动”中,法庭化解辖区涉融通公司万亩水面清退系列纠纷,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该案例被写入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深入保障,强化企业品牌发展。不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协调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在专业咨询、参与陪审和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合力,强化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努力解决“射阳大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维护“射阳大米”品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