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峰华
夏风习习,芦苇沙沙作响,鸟鸣阵阵,湖水波光粼粼。诗中才能见到的美景,在建湖九龙口满眼可及,伸手可触。“这里的环境真美,一定要多拍些照片。”8月1日,一群游客乘坐游船畅游在九龙口广袤的水面,所见已不足以用言语形容,只有勤动手,让美景在镜头下定格。
“游客慕名而来,由衷的赞美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湿地保护科科长孙蓉蓉领着记者一路前行,一起感受九龙口湖荡湿地之美。她告诉记者,为恢复九龙口湿地生态,当地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态湿地修复工作,已累计实施湖荡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30多个,完成各类投资16亿多元。
“我们大力推进退渔还湿、退垦还荡工作,恢复湿地原貌。”孙蓉蓉指着一处滩面说,累计收储塘口100多个共2万多亩,全面整治湿地水环境,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湿地水系疏通工程,分年度对九条骨干河道全面清淤,疏浚河道20公里。推进杉林大泽项目,经专业论证,挑选耐湿、适生杉苗,选择适宜时段,加快杉林大泽项目推进。
“看,环境好了,鸟儿自然就来了。”孙蓉蓉指着芦苇荡中正在休憩的水鸟,笑着招呼记者去看。她介绍,当地采用机械作业的办法,适量扩大了湿地自由水面,新增人工岛5个,新增深水区域10处,栽植湿生树木10万多棵,为鸟类提供栖息地,现有鸟类140多种。
说起鸟儿,孙蓉蓉讲了一个故事,2021年春,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湿地保护科接到周边村民的来电,有5只雏鸟从鸟巢里摔落下来,其中4只都尚未能行走,需要救助。很快,这些鸟儿被送至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度假区第一时间对这些鸟类进行了救助,检查身体、投喂食物,并送交专业部门对雏鸟进行救治,后经相关部门查看鉴别,5只小家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湿地生态好了,越来越多的鸟儿在九龙口安家,这也是在大力推进退渔还湿、退垦还荡,不断加大生态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后,取得显著成效的真实写照,现在九龙口已然成为里下河地区秋冬季节鸟类最主要的栖居区。
游走芦苇间,一艘小船慢悠悠晃入记者眼帘。船不大,但里面堆积了不少水生植物和杂物,“度假区有专人负责清洁工作,你看到的这些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水面杂物。”孙蓉蓉讲,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涵盖的内容多、范围广,涉及的人员也众多,但为了这份事业,大家都齐心协力,没有一个人有丝毫懈怠,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九龙口的生机盎然。如今,九龙口持之以恒开展湿地保育和芦荡修复工作,将淮杂文化、龙文化和湿地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景区建成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获得《国家地理杂志》红框(文化)、绿框(自然)的“双框”景区称号。九龙口湿地修复案例获得最美生态修复案例荣誉,被作为国家湿地主管部门的典型案例进行推广,被央视著名栏目《焦点访谈》作为正面典型,全国宣传。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孙蓉蓉介绍,九龙口计划再投入20亿元,用于生态湿地修复。九龙口旅游度假区还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培养专业人才。强化联动机制,加大对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管理力度,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保护率,为全面加快九龙口生态湿地修复工作提质增效。
孙蓉蓉介绍,他们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做深生态文旅融合,唱响“湿地世遗”文化。“去年年底,我们编制了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方案。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位于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区域总面积7.08平方千米。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智慧监测中心建设工程、瞭望塔观测设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鸟类栖息地恢复改造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科普、河道生态整治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等20个项目。”不仅如此,九龙口景区还计划实施杉林大泽二期工程项目,栽植5万株柳树和落羽杉,植入20个以上游客互动项目,打造“观鸟季”“淮杂文化体验季”等特色文旅项目,不断提升九龙口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唱响九龙口“湿地世遗”“淮杂非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