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法治
2023年07月26日

打造高质量司法民心工程

——全市法院厚植诉讼服务中心品牌建设

□王晓婷 于进

打造“家门口”式诉讼服务中心,是新时代司法为民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厚植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品牌优势,奋力推进现代化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诉讼事务“一次办好”

郑先生要打官司,原本以为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立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近到盐都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咨询。走进诉讼服务大厅,导诉员主动上前询问,在了解了郑先生的诉求后,将其引导至“全域诉服”窗口,窗口工作人员协助其通过在线平台向有管辖权的异地法院提交了立案申请,整个过程仅用时不到20分钟。

“一个窗口一次就办完了全部手续,免去了异地奔波之苦,真是方便!”顺利办理完跨域立案手续的郑先生赞不绝口。

这是全市法院优化诉讼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聚焦人民群众在诉讼过程中的急难愁盼、痛点堵点问题,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一窗集成、一站通办、一号响应、一次办好工作,让当事人切实体验到“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的舒心爽心。

诉讼更快更方便。设立“全域诉服”窗口,立案登记、材料转交、受理保全等各类诉讼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办、就近办、异地办。两级法院均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司法服务。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号通办功能,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快速答复处办诉讼事务,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服务更暖更贴心。专门开设涉企绿色通道、特殊群体服务窗口,实行上门立案、诉讼费“减缓免”等制度,让诉讼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优化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布设,细化诉讼引导、信访接待等服务功能区,配备案件自助查询机、自助打印复印机、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诉讼服务“小细节”体现为民“大情怀”。

“都诉服·都满意”“阜法诉服· 让宁满意”等一批推进实、特色明、效果好的“盐”字号诉讼服务品牌不断涌现,成为盐阜大地上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数字正义”持续在线

应时代之需,行人民之盼。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全市法院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擎,深度凝聚“数智”合力,智慧诉服的“乘数效应”全面释放。

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两级法院先后升级122个科技法庭,设立36个在线调解室,全面开展网上立案、网上庭审、在线调解、集约送达等线上诉讼服务,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在线参与诉讼的便捷。

在市中院集中送达中心,电子送达工作有序开展。从书记员提送任务到送达专员接受指令,再到当事人查阅信息,全程均在线上完成,“一键点击、秒速送达”,文书送达实现“网上办”“掌上看”。

在阜宁县人民法院,一起离婚纠纷被分流至诉前调解程序后,人民调解员利用“江苏微解纷”平台,为分别身在国内外的原被告开展“云调解”,仅用1小时,双方便达成调解协议。

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盐城市广联置业有限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运用线上直播方式进行,100多名债权人同时在线参加,并通过线上投票方式对5个文件作出表决,以高效率、低成本、零接触的形式,保障了债权人的参与权。

去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累计受理网上立案4.6万余件,电子送达发送任务77万件次,在线诉前调解案件2.9万件,大大节约当事人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智慧诉讼服务建设带来的“红利”。

多元解纷“破圈”融合

日前,盐城某供水设备公司与某泵业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诉至建湖县人民法院。坚持“商事纠纷商人解”的原则,该院主动与县工商联取得联系,邀请懂商道、知行规的商会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下沉企业一线,现场开展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原本以为要上法庭打官司,没想到法官和调解员主动上门服务,矛盾纠纷竟然在我们自己‘家门口’被化解掉了。”当事企业负责人竖起大拇指。

各行各业专业人员的自身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能够发挥对事实认定的重要作用,助力纠纷实质高效化解。全市法院面向外部“破圈”,主动“牵手”各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工青妇、行业协会等单位,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模式。通过诉讼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等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的全方位衔接,全市法院共设立涉台纠纷调处中心、涉韩商事纠纷调处中心等27个矛盾调处中心,建立商事、道交、物业等38个诉调对接工作室,并邀请237名特邀调解员入驻,“法院+社会”纠纷解决体系释放蓬勃活力。

去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诉前调解途径,成功调解各类案件4.2万余件,有效减轻群众诉累。市中院被确定为“全省商会商事调解联系协作机制示范单位”。

此外,全市法院还持续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组建“1+N”速裁团队,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实现多元解纷、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分层递进、多元可选的纠纷解决方案,审判质效全面提升。

近日,响水县人民法院速裁庭成功调解两批27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仅用时5天,纠纷被“一揽子”解决,群众省事省时省力。

紧盯源头“止于未发”

基层治,天下安。全市法院坚持更高站位,积极参与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效能拓展到千家万户。

源头减量工程持续推进。精准对接基层治理网格,深入开展“法官进网格、审务进基层”活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解决。对婚姻家庭等多发纠纷,在诉源治理、巡回审理等各环节开展法治宣传、释法说理,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进”强基工程全面实施。以全市39个人民法庭为“前哨堡垒”,广泛设立乡村调解室、微法庭等基层解纷站点,全面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基层纠纷解决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更多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米”的务实举措接踵而来,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治理活力:东台市人民法院厚植“法官村长”机制,法官定期入驻村居,奔赴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开展巡回审理、指导人民调解、提供法律咨询;射阳县人民法院在部分镇区开通微法庭,推行“云咨询”“云调解”,并定期编发诉源治理“晴雨表”,预警多发性苗头性纠纷矛盾,携手镇区部门“治未病”;滨海县人民法院提档“庭站点员”机制,发挥人民法庭主导作用,在所辖镇村设立审务工作站,在村居设立便民联系点,聘请村组干部担任联络员,“零距离”服务群众……

去年以来,全市法院法官进网格近7000人次,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处理13000余件,让司法为民的成色更足。

没有上一篇了... ... 法官善意执行,困难当事人诚信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