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进
7月10日,记者走进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绿色林海,水杉高耸挺拔,翠竹随风摇曳,鸟鸣婉转,虫声唧唧,仿佛遁入仙境。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80%,始建于1965年成立的国营东台市林场。林场于1965年11月成立党支部,1977年7月升格为党总支,现隶属中共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委员会。在十任书记、场长的带领下,一代代林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万名群众兴起造林热潮,在贫瘠的盐碱荒滩上建成全国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创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造就了一个愚公移山式的绿色传奇。
1965年,东台县委实施林场海边造林工程,最先奔赴海边拓荒的,是由6名调配干部组成的先遣党支部。据林场第七任党总支书记、场长朱龙山回忆,1968年他从南京林业大学被分配到东台林场工作,“当时盐碱非常重,太阳一出冒盐花,大风一吹漫天沙。”第一批建场的“十八勇士”,喝沟塘水、吃糙米饭、住茅草房,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蛇虫鼠蚁,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引水降碱、改碱拓荒、植树造林。其后,大批东台、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党员干部和知青相继扎根林场,在不毛之地的滩涂垦荒植树,用智慧和汗水使茫茫盐滩变为莽莽林海。58年来,走进林场的林工虽然身份各异,但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是一致的,是常青的。黄海森林“绿色长城”的形成史,就是一部战天斗地、艰辛创业、创造奇迹的奋斗史。
从最初选育合适树种开始,黄海林场就开启了科学求真的探索旅程,反复试验、反复观察,反复比较、反复筛选,最终攻克了盐滩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让莽莽林海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针对盐碱荒滩特点,探索出挖沟引水降盐、栽植绿肥改碱等新方法,不断改土栽树植绿,循序渐进、锲而不舍,突破盐碱地上不能栽植水杉的制约,将成片林海打造成景观,实现“从卖树木到卖风景”的转换。
20世纪80年代,周边县市一些林场仿效“分田到户”搞起了“分林到户”。林场党总支发动全场员工动脑筋、想办法,在成形的林间套种黄豆等经济作物,不动一棵树,不损一片绿,既保护了树木,也增加了员工收益。20世纪90年代,“事改企”全面推进,林场党总支信念坚定:什么都可以改,唯有林地不能分!时任党总支书记沈帮勤与全场员工约法三章:林地伐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砍多少、补多少,林地总面积只能增、不能减。得益于林场的坚持,如今的森林公园郁郁葱葱,风景如画,先后荣膺中国最美林场、国家沿海防护林重点建设基地、国家生态公益林保护基地、中国绿色生态景区。
半个多世纪坚守传承,半个多世纪造林聚绿。林场党总支带领一代代林工接续传承,锻造“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昔日贫瘠的沿海荒滩,变身都市人共同享受的生态大客厅。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林场党总支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绿色生态是东台的最大优势和最靓名片。弘扬“黄海林工”精神,林场党总支坚持党建工作和创建发展同频共振、协调推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换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达100万人次,接待会务80余场,举办婚庆40余场。持续叫响“低5℃·纳凉节”、森林奇遇亲子节、森林音乐节等,“黄海森林”品牌进一步彰显。
作为区域内的黄海森林公园,如何在守绿护绿不停步的同时,做好有效开发成为重要议题。近年来,黄海森林公园充分发挥林地空间资源,培育发展林下复合经济,大力推进卖苗木向卖风景转型,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党支部主持,党员先锋队担纲,在完善核心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向外围突破,持续推进‘林相改造行动计划’,打造林灌、林草、林花立体景观,以每年十万株的植树造林任务,扩大黄海海滨地区活立木蓄积量的最大优势,增强黄海湿地的‘肺活量’。”第十任林场党总支书记、场长徐长柏坚定地表示。
今天饱蘸绿色情怀的林场,对于东台人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可计价的宝贵财富。这财富,是参天的树木、醉人的生态,更是58年奋斗历史的浓缩、数代人造林守林精神的升华。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创建了“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传承前辈们“坚守生态、艰苦创业”精神。党性教育基地主体由“红色党建旅游步道”和“党员教育讲堂”构成。穿行于郁郁葱葱的竹林间,目睹曾经的盐碱荒滩变身绿色林海的生态画卷,一份份初心在这里被再次唤醒,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言在这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