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3年06月16日

朱陈:扎根盐阜大地的“盐蒿草”

□记者 祁宗华

黄海之滨,在一望无际的滩涂上,连片生长着一种叫“盐蒿草”的植物,它们扎根贫瘠的盐碱地,迎风踏浪,身上总有一股子向上的韧劲。由夏入秋越冬,从嫩绿到碱白再到嫣红,在大地浑然天成的调色板上,它像燃起一把火炬迎风招展,并汇聚成动人心魄的红色海洋。这也是我们眼中的朱陈:用青春担当使命,用实干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勇争先,恪尽职守写忠诚。

朱陈生前系盐城市纪委监委第九监督检查室主任,2022年2月2日凌晨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疾病,不幸因公牺牲,年仅45岁。朱陈同志牺牲后,被追授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并被评为江苏“时代楷模”。

坚定信念跟党走

矢志不渝践忠诚

记者跟朱陈相识时,他是盐城市纪委监委第21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副组长,负责办公室文秘宣传工作。脚上有尘土,胸中有火焰——这是记者对朱陈的第一印象。

朱陈传承了激情澎湃的红色文化。朱陈的父亲是个老军人,在家传身教中,红色是他的底色。1991年,年仅15岁的朱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江苏省东台师范学校,成为全年级年龄最小的学生。尽管年龄小,朱陈却从不服输,成为班上学习最认真最刻苦的学生之一。从师范院校毕业后,朱陈在新农乡东北小学任教,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潜心钻研业务,吃住都在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快就步入全乡先进。后来他到临海小学任教,更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学校的多个学科名列全乡第一。到三仓镇新农中学任教后,他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品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人民教师到人民公仆,再到纪检监察事业上的一名忠诚卫士,每走一步,朱陈都会写下新的精彩故事:当教师,他的教学实绩一直排在全乡前列;从事商务局信访工作,他是协调纠纷、化解矛盾的行家里手,连续四年被评为“盐城市信访维稳先进个人”;投身纪检监察事业,他的线索处置数和办案数名列同类部门第一位,十年间,他受到9次市级以上表彰。

朱陈爱钻研,只要是业务工作都要理得清清楚楚。他针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兼职取酬比较普遍现象,建议开展“清风1号”专项行动,集中清理了一大批党员干部违规兼职取酬问题,在短短3个月内,市县两级纪委监委收缴各类违纪违法所得1000多万元,“清风行动”也成为盐城市纪委监委的一个工作品牌。2020年12月,他到市纪委监委新成立的第九监督检查室任主任后,工作激情更是如火山爆发般喷涌出来,短短一年多时间累计梳理处置举报件近万件,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位居前列。九室作为市纪委监委机关最年轻的部门,创造了多个“第一”。

骄阳风雨皆无惧

奋勇向前敢担当

朱陈来自东台,黄海滩涂,世遗湿地,传承了深沉博大的蓝色文化,在他身上既有大海一般的宽阔胸怀、深沉博大的爱心,又有不惧惊涛骇浪的拼劲、闯劲。他就像盐蒿草一样,“吃得了苦”“扛得住压”。

在盐城市纪委监委,朱陈的“拼”是出了名的。他平时性格内敛,不苟言笑,但是一谈到工作,就立马来了精神,眼睛发光。“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是我们的职责!”朱陈给大伙鼓劲,他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监督执纪各项工作,坚持依规依纪、动真碰硬,刚正不阿、铁面执纪,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山头”。

朱陈的同事黄东东分享了一个关于办公室门钥匙的故事:“我是2021年3月到九室工作的,跟朱主任同一间办公室,我当时配了一把钥匙,配的时候没有磨好,不太好用,当时我就想,多用用就好了,后来我几乎没用过这把钥匙,因为我每次来的时候,朱主任都到了,他是我们办公室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

同事柏开宇通过一把尺子追忆朱陈生前对待工作的严谨细致:“2021年上半年,我们收到了某国企干部没有如实申报个人财产的线索。朱主任带着我们调取了这个干部本人、家人及相关人员共20人124张银行卡的交易流水,前前后后查了几个月。因为银行流水的字非常小,很容易看错,朱主任就是用这把尺子,一条条比对,终于发现了案件的突破口。他的这种办案思路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次看到这把尺子,我们都会想起他。”

一把钥匙、一把尺子,见证了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的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因为忠于岗位,朱陈把所有的时间倾注到工作中;因为忠于使命,他不放过案件查办的任何蛛丝马迹。

不要人夸颜色好

干净清气满乾坤

朱陈非常节俭,对自己一直很“抠”,上“拼多多”买衣服都是几十块钱的,穿着十几年的旧毛衣;沙发旧了,他从网上淘来清洗工具,磨皮、上漆,又能用三年;阳台上的小桌,一直从父母手里用到现在,比他年纪还大;20年前结婚的家具早已开裂破损,从东台到盐城搬了三次家都没舍得扔……

能吃苦者必勤于政,能节俭者必廉于政。“勤苦、俭朴”是朱陈工作和生活的日常状态,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更是他的精神追求。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那就针尖大的窟窿也不能有!”这句话总挂在朱陈的嘴边,他用实际行动阐释着克己奉公、廉洁俭朴的内涵。2021年9月25日,朱陈带队前往北京核查某市属国有企业的信访件,为方便开展工作,该企业三次提议帮助安排食宿和保障交通,但朱陈认为这样会影响调查的公正性,坚持自己联系食宿。核查结束那天已是晚上8时,企业负责人再三挽留朱陈他们,让他们住一晚再回。但朱陈坚持带着大家连夜坐最后一班绿皮火车返回,火车第二天早上到达盐城。下了车站,他又“无缝衔接”回办公室继续工作。

妻子下岗后成为临时工,他却从来没有为妻子工作的事打过招呼,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但是对同事朋友的事,他都当作天大的事情来办。听说原来学校老师家属病危,当地缺少急救药,他连夜冒雨驱车100多公里送上门;远房姨父患癌症,他听说喝甲鱼汤对胃癌病人有好处,就四处托人找来野生甲鱼,准备送给老姨父,可谁知甲鱼还没有送出去,朱陈却离开了。

朱陈满怀激情、忘我奋斗并奉献了一生,用短短45个春秋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如今,朱陈已逝,但他的精神就像盐蒿草一样,在壮阔的黄海滩涂永久傲然挺立……榜样如“炬”,烛照未来。在他的带动下,一簇簇倔强生长的盐蒿草映红了黄海之滨、映照了海天一色。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来盐调研 聚焦绿色低碳 寻找“破题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