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汉超
项目建设是工业强市的生命线。今年以来,盐城的项目建设开局有力,势头迅猛,主要指标稳中有进,企业培育质态提升,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
截至今年3月底,我市271项重大工业项目已实施223项,完成投资262.1亿元。新开工项目103项,开工率近七成。市重点新建技改项目中,一季度全市570项已实施485项,完成投资322.1亿元,353项计划竣工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三成,有22个项目已提前竣工。
我市贯穿“招商+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不断形成大项目矩阵,形成产业发展全方位优势。
拼招商 确保不断线不断流
进入一季度,射阳县从县里到镇(区)、部门迅速“动”起来了。前三个月,该县在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南京等地共组织市县领导拜访央企活动、县主要负责人央企招商周活动等各种招商活动43场次。镇(区)主要负责人共外出招商176天,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拜访企业81家,全县专职招商人员合计外出1114天。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5个,列全市第三,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列全市第二。
干部跑起来,项目招回来。全市各级干部以最“燃”的状态拼招商。盐城经开区在上海举办接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会,集中签约20个项目;东台、亭湖、盐城经开区、建湖等地分别在深圳召开招商推介会,签约产业链项目超50个;阜宁在苏州举行产业推介暨外资招商活动,集中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24个。
3月24日,盐城(上海)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恳谈会在沪举行。我市优选了华创光伏电池片、谧辰锂电铜箔等洽谈成功的12个重大项目参加现场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167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我市各地通过举办产业链招商活动、上门招商、线上招商等形式,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一季度,全市共新签约超10亿元产业链重大项目43项,协议总投资898亿元,其中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9个,晶硅光伏、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各4个。
工业强市离不开大项目支撑。当下,我市各地正全力拼招商,积极主动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RCEP、中日韩自贸协定等开放机遇,紧盯欧洲新一轮产业转移动向,大步走出去开展外资招商、科技招商、驻点招商,确保大项目、好项目不断线、不断流,以项目招引的显著成效厚植工业强市的根基。
谋项目 确保布局好效益好
3月30日上午,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晶澳1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项目,在东台开工。该项目预计今年7月份首条组件生产线投产、10月份首条电池生产线投产。和晶澳项目一同开工的,还有芯华睿功率半导体、世目特种防护用品、电子信息绿岛等12个强链补链项目。这批项目是我市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新的成果。
4月14日,面对登门调研的大丰区委主要领导,东尚诚品和明月海洋生物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大丰丰富的海洋资源,放开手脚做大规模,加快后期项目推进力度,努力形成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东尚诚品以海苔精加工、销售为主,明月海洋生物以大型褐藻为原料提取海藻生物制品,都是该区发展海洋经济的佼佼者。
大丰努力走错位发展的新路子,把海洋作为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该区科学制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紧盯海洋产业培育发展,狠抓产业项目招大引强,突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加快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平台载体,完善功能配套,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我市各地根据不同园区产业定位,合理布局项目,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今年我市专门出台了重大项目跨区域利益分享实施办法,引导各板块强化产业分工、优化产业布局,实现“1+1>2”的效果。
统筹协调谋项目,确保项目布局好、效益好。我市还注重对重大项目研究论证和策划,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大盘子”,融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持续深化与大企业大院所的战略合作,共同谋划实施大体量、高质量项目,瞄准专精特新,加快融入资本市场步伐。
强保障 确保快落地快见效
走进盐城经开区通威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可见一栋栋现代化标准厂房拔地而起。项目自今年元旦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全面掀起建设热潮,短短3个月时间,M3厂房正式封顶,并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M3厂房5月底投产,M2厂房6月底投产,M1厂房7月底投产。
通威是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连续6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太阳能电池企业。通威光伏产业基地项目是通威股份在江苏省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光伏组件项目,将为盐城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推进通威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盐城经开区主要负责人四天内两次来到现场,检查建设情况,会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以服务推动项目早日竣工、投产达效。
我市各地通过专班保障、领导帮包、项目专员推进机制,提供“一对一”、全周期服务,确保项目快落地、快见效。
作为实体经济血脉的金融,也在服务项目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市进一步提高金融对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主动搭建为大项目服务的金融平台。金融部门充分利用央行全面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的机会,为大项目、大投资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为制造业发展保驾护航。
截至3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048.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9.13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97.82亿元,同比增长92.57%。截至3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07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157.6亿元,增长12.05%。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今年,我市继续推动银行机构稳定信贷存量,扩大信贷增量,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力争全年各项贷款增速不低于15%,新增贷款达到1500亿元。持续加大“小微贷”“苏科贷”“信保贷”等政银担合作产品投放规模,力争今年新增政府性融资担保额1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