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3年02月27日

陈宏斌:教育“工匠”踏上新“履程”

□记者 杨扬

走访调研、参加座谈、查阅资料……连日来,陈宏斌一直在为完善建议奔忙。“我非常珍惜这次发声的机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更重了。”陈宏斌说。今年1月,在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盐城市第一小学督导室主任陈宏斌首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陈宏斌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注重知识的灌输,又注重方法的传授,总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他二十多年坚守教育初心,是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曾获江苏省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省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虽然是首次履职,但陈宏斌已进入了代表的角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认真准备了两个建议,包括关于建立课后延时服务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议、关于“非师范类”人员入职教师岗位前需具有教育实习经历的建议。

“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延时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引进一些有专业特长的社会人员参与,但并没有相关的配套机制,社会人员的参与往往是一种情怀,不能得到长期的保障。对此,陈宏斌进行了充分调研,他表示,无论是引进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还是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参与延时服务,这些都需要得到原单位的支持,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保障机制,让社会人员参与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得到长效保障。

除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陈宏斌还将目光投向教师队伍建设。陈宏斌表示,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人员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走上了教育岗位。这部分“非师范类”教师,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没有系统的教育实习经历,存在先上岗后“实习”的情况。教育实习是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非师范类”新入职教师,有些没有相关系统的教育实习经历,学校往往要花更多的精力对他们进行培训。因此,这次全国两会,陈宏斌也带来了关于“非师范类”人员入职教师岗位前需具有教育实习经历的建议。

“人民教师和人大代表,两个不同的身份,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我将一直关注基层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陈宏斌说。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奋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