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
2023年02月16日

为民生“提质” 为幸福“加码”

我市优化院前急救站点布局

□记者 姜琰

医疗急救能力是衡量一座城市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满足全市院前急救需求,我市日前专门出台《盐城市优化院前急救站点布局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站点布局科学性、可及性、实用性,畅通百姓生命绿色通道,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

据悉,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农村地区按建制乡镇设置或平均服务半径10至20公里设置1个急救站点,实现城乡偏远地区院区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全覆盖。”

我市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急救医疗体系。目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共163个,包括乡镇卫生院137个,其中18个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全市共有急救车辆235辆,其中负压救护车103辆,已符合每3万人口1辆救护车及负压车达40%的要求。全市急救站点目前已建成52个,其中城区急救点23个,农村急救点29个,已实现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急救站点全覆盖。

为弥补急救“盲点”,有效缩短急救半径,我市坚持将“均衡布局,满足需求,资源共享,统一标准,车辆前置”作为此次优化院前急救站点的布点原则。其中,城市地区急救点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急救点服务半径不超过20公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15至30分钟。目前城市、县城区急救点已实现覆盖,重点补齐农村急救点设置不足。

新设置的院前急救站点服务人口达5万、诊疗人次达到3万、服务半径全覆盖,高速、国道、省道等交通要道和港区、经济开发区、旅游景区以及诊疗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均设置急救点。在服务半径范围内的邻近乡镇、县际交界区域原则上急救点可共享运行和使用。急救点须配备急救车辆、基本急救装备、急救设备等必备设备,满足急救工作需求,法定节假日将救护车辆前置到高速服务区,提高救护车可及性和救治成功率。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知要求,我市分年度完成新增急救布点建设,2023年要完成24个急救点建设任务,分别为东台市头灶卫生院急救点、盐都区大纵湖卫生院急救点、建湖县庆丰卫生院急救点、阜宁县吴滩卫生院急救点、射阳县兴桥卫生院急救点、滨海县正红卫生院急救点、滨海县坎北卫生院急救点、响水县黄圩卫生院急救点、响水县大有卫生院急救点、亭湖区黄尖中心卫生院急救点、亭湖区便仓卫生院急救点、盐都区龙冈卫生院急救点、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大丰经济开发区急救点、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急救点、阜宁县沟墩中心卫生院急救点、阜宁县东沟中心卫生院急救点、阜宁县陈集中心卫生院急救点、阜宁县芦浦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建湖县九龙口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建湖县芦沟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建湖县高作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建湖县冈西镇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射阳县通洋中心卫生院急救点。

其中,G15高速大丰出口(大丰区经济开发区急救医疗点)、G15兴桥段(射阳县兴桥卫生院急救点)、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急救点、大纵湖生态旅游景区(盐都区大纵湖医院急救点)、九龙口景区(建湖九龙口中心卫生院急救点)系我市将在高速出入口、港区经济区和重要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新增的急救点。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关乎群众日常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安全保障等工作,事关民生健康福祉与城市发展安全。我市各地充分认识优化院前急救站点布局的重要意义,将本项工作纳入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内容和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督导、考核机制,每月通报工作进展,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部门联动。我市落实各级政府在新增急救点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加大财政投入和保障力度,对照标准,加强车辆装备、车载设备配备,满足院前急救需要。全市各地乡镇卫生院安排医务人员参与急救站点院前急救工作,接受市、县两级院前急救机构培训、考核、演练。适时安排医务人员至市急救医疗中心进修,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确保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量和安全。

此外,全市各地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在交通安全、火灾救援等突发事故处理中的联动协同,公安部门对救护现场周围要及时疏散清理,开辟救护绿色通道,保证救护车能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实施救治。

近年来,我市不断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急救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强化人员培训,提高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院前急救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后,我市还将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急救医疗需求。随着我市急救网络版图拓展,全市急救网络布局将更加完善,急救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院前急救将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没有上一篇了... ... 春季要谨防这两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