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琰 陶秋凤
提升健康惠民和医疗保障水平,是增进民生健康福祉、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保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56条措施中提出,“加快健康产业发展”,通过出台利企惠民政策举措,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救治能力,促进群众形成稳定的医疗保障预期。本报邀请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进行权威解读,并倾听一线企业的心声。
政策点击
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扩容重症医疗资源,加快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方案,加大药物供应储备,优化医疗服务保障,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人群开设就医绿色通道。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符合卫健部门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该政策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
鼓励社会办医,支持各地引进医疗美容、眼科、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中心和脑科、康复、护理等短缺专科医疗机构,支持全国知名连锁民营医疗机构在我市落地,推动民办医疗机构高端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在用地、资金和审批方面给予政策便利。
权威解读
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勇:认真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扩容重症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救治能力,强化“一老一幼”等重点对象普惠性保障,为全市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创造健康环境。
推进全市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综合ICU床位和可转换ICU床位均达总床位的4%,加强重症医学医护队伍培训,配齐配足医疗设施设备,保障重症患者救治。组织市、县级医院选派专家开展下基层活动,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加快医共体建设,在全市推广先进典型做法,提升医共体紧密程度,提高全市县域医共体水平。(上接1版)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服务窗口开设就医绿色通道,让重点人群享受优先就诊服务。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脉氧夹,开设氧疗区、氧疗站,满足基层群众就近氧疗需求。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强化宣传引导,优化接种服务,确保接种安全。
对基本符合配备CT机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结合实际情况,在两年内分3批次配备到位。全年新增院前急救站点24个,实现城乡偏远地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引导社会资本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区域举办医疗机构,尤其是短缺专科医疗机构。
强化“一老一幼”普惠性服务保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丰富医养签约合作内容,提高医养签约服务质量。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加大对婴幼儿照护机构的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托育服务专项经费,对年度新创成的省、市普惠托育机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万元和3万元,对年度新创成的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奖补3万元。
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马新玉:立足部门职责,从保障新冠病毒感染者及疑似症状患者医保待遇和预付医保资金两个方面发力,为助推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保障。
实施“乙类乙管”后入院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实施“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及疑似症状患者,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有关的门急诊费用,医保基金支付不设起付线和报销限额,报销比例75%。该两项保障政策先行执行至今年3月31日。优化完善支持“互联网+”医保服务,医保基金对互联网线上和线下诊疗服务,报销政策保持一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异地就医时发生的门急诊费用未刷卡结算的,可携带医保电子凭证或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保卡、医院收费票据、门急诊费用清单、处方底方等材料至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手工报销,统一执行参保地新冠门诊报销待遇。
目前,已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预付了2个月医保资金,确保定点医疗机构正常运营。若定点收治医疗机构运营确实存在困难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增拨1个月的医保资金。
企业声音
“市56条中提及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医疗机构等领域项目投资,支持民营资本办医,鼓励创办高端化、规模化、集团化专科医疗机构,并给予政策便利,这是对我们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盐城同洲骨科医院院长赵玉华表示,作为一家有着20年历史的民营股份制医院,“下一步,医院将依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积极提升专科化水平,坚持筑巢引凤,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建立专家工作室,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走高端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之路,更高层次服务盐阜百姓,激发健康惠民新动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