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江 李长青 刘中明 记者 倪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从2012年至2022年,不经意间,盐南高新区教育事业走过漫漫十年,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体系。区域内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8所,师生员工11余万人,其中区属幼儿园36所、小学6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师生员工近3万人。十年既长,资源供给、队伍建设、合作办学、校园文化、课程建设,惠及十多万学生和家庭;十年也短,平地高楼、智慧校园、名师名校、“双减”赋能、乐学思行,变化犹如一夕之间。
回望十年路,盐南高新区教育事业正是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道路,筚路蓝缕一路征程。
资源扩增奠基好教育
办好教育事业,加大优质资源供给是重中之重。2012年,敬贤路实验小学开工建设,2013年秋学期投入使用。十年间,该校从5个班级、158名学生、13名教师,发展到如今53个班级、2675名学生、146名教师。不仅如此,该校在校园智能化、特色化方面尤为显著,先后获得全国首批STEM教育创客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系列活动试验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十年来,盐南高新区两次编制教育布局规划,高标准建成华师大盐城高级中学等学校16所,改扩建康居路初中北校区等学校8所,在建六合路实验学校等学校5所。2016年以来,该区学校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2022年,鹿鸣路初中西校区、康居路初中南校区扩建教学楼投入使用,市少儿活动中心、盐幼专附属幼儿园主体竣工。
该区大力实施校园提档升级,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自2019年3月起,该区累计投入达2500万元,高标准完成“四项教育惠民工程”和“新四项教育惠民工程”,师生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在教育装备方面,该区全力打造“科创之核”,推进教育创新和转型升级。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打造教育城域网、现代教育云、智慧校园等“三张名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目前该区省智慧校园创建率100%,其中省智慧校园示范校4所(全市共12所)。2022年2月,该区建成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台,动态监测区域内68所学校11万余名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核酸检测情况。2022年8月,该区成功创建“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示范区”,日月路小学等4所学校创建成“融合创新实验学校”。
名优校长领航好学校
2012年8月,市一小教育集团督导室主任许兵经过竞聘,就任日月路小学校长。十年来,他将一所由四校合并的薄弱校打造成主城区热点小学、全国书法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省文明单位,多次承办省、市现场会。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力行小学(日月路小学西校区)于2020年秋学期开办,日月路小学发展为“一校两区”,办学特色拓展为书法、国画、编程、足球。在发展学校的同时,许兵丝毫没有放松自身的专业成长,2018年被评为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21年被评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创办;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开办。这得益于盐南高新区大力实施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华东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校长胡佳、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校长王万青均是省特级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治校经验丰富,是该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进的高端人才。
盐南高新区高度重视校长队伍建设,按照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品行正、爱学校、有能力、敢担当的管理人员选聘至校长岗位。推进“名校长”和“校长后备”培育工程,打造管理大讲堂活动品牌,促进校长队伍教育思想、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和基础教育领军人才。目前,该区校长队伍中“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2人、省特级教师7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90.2%。
盐南高新区大力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22年,该区34所民办园全部成立党支部或与属地社区成立联合党支部,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力行小学党支部试点配备专职副书记。今年,该区中小学配备专职副书记将实现全覆盖,构建教书育人坚强战斗堡垒。
行思教研培养好教师
2022年6月,省教育厅公布2022年“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名单,全市5名教师上榜,敬贤路实验小学校长赵志宏是其中一位。赵志宏是盐南高新区自主培养的名师,多年来,他带领骨干团队,围绕体验式学习,在建构儿童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上积极探索,先后被评为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首批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该区深入开展“乐学思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寻找学习之乐、善思之乐、笃行之乐,真正实现全方位提升,推进科研与课程深度融合,成立“七大学科教研中心”,聘任兼职教研员32人,实施“名校名师”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省“影响力学校建设共同体”平台优势,以省前瞻性教改项目为引领,推进“乐学思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Y+N:学思行”教学模式,开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百余次。
2022年12月,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公布第34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获奖名单。在这项被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奥斯卡”的竞赛中,盐南高新区66篇论文获奖,其中特等奖2篇、一等奖9篇,获奖格次和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在省内也相当耀眼。
记者了解到,盐南高新区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招聘、选调、人才引进方面,共招引教师489人,其中公开选调骨干教师135人、名校优生24人、招聘高校毕业生330人。同时,该区加大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国招引的高层次人才达48人。
文化塑创涵养好学生
2021年6月,盐南高新区第一届范仲淹文化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庆“六一”活动在盐城市希文小学举行。2022年6月,该校学生代表参加盐城市沿海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之“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范公品格”主题活动,百名学生代表着古装,以领诵、齐诵、演唱相结合的形式献上范仲淹传世佳作《岳阳楼记》。2022年8月,该校建成先忧亭、后乐亭。2022年9月,范仲淹文化馆开馆,成为该区党员干部和教师理想理念和廉政教育基地。
希文小学于2020年投入使用。该校东临古老的范公堤,西傍美丽的串场河。学校因纪念曾在盐城任职的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字希文)而得名。从建校之初,该校便把忧乐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色,打造了“希文讲堂”“文正书院”“范仲淹文化少儿研究所”“范仲淹文化活动周”四大平台,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
十年来,盐南高新区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鼓励各校根据学校发展历史、课程开发现状、师生成长实际、地域优势特点等多维度构建校园文化,引领师生成长。在华师大盐城高级中学,上海文化与盐城文化相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又能吃苦耐劳的新时代学子;在敬贤路实验小学,以“见贤思齐”为校训,培养优贤教师,争当尚贤儿童;新河实小形成“河文化”内核,构建“上善若水、积水成河、润泽生命”的文化主题;伍佑小学建成“耘耘农学堂”,强化劳动教育,让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农业、尊重农民,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日新月异。
浓厚的校园文化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学生善良、坚韧、协作、拼搏、争先的品格,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迎来首届高考,所有学生都上本科,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日月路小学赵宸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新河实小男子足球队获“省长杯”冠军,“市队区办”伍佑小学科技园校区足球队获全国社会足球品牌邀请赛冠军,希文小学“飞鹰”航模队9名学生获省赛一等奖……
开放办学推动好发展
2022年12月,盐南高新区管委会与市教育局举行深化合作办学签约活动。根据双方合作协议,盐南高新区与市教育局将围绕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性、紧密型合作共建。继学海路初中成功与康居路初中一体化办学后,希文小学和新河初中也以“直办一体”方式分别纳入聚亨路小学和鹿鸣路初中,将极大提升该区串场河东片区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盐南高新区加大与省内外名校合作,深度学南通、接轨大上海,该区中小学与华师大二附中、华师大附小、上海市实小、南师大附小、浙江鹿鸣小学等省内外名校合作办学覆盖率达100%,柔性引进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6个。推进合作效能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讨活动,实现异地教学、互动教研“零距离”,开辟异地多校课堂直播先河。
该区小学目前全部加入市直名校教育集团,与集团领衔校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年度考核捆绑,促进集团内学校高质量发展。在学前教育方面,该区2012年引进市幼儿园优质资源举办格林幼儿园;2021年与盐城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合作举办盐幼专附属幼儿园;2022年与华师大签订合作协议,在南海未来城举办华师大盐城实验幼儿园。该区新建设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将全部办成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
回顾十年发展,盐南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仓定志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者,也是千家万户的大事。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我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尊重规律、高位谋划、创新机制、系统推进、多元融合,实施名校名师、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等三项行动,补短板、提质量、塑特色,努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展望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乐学思行’教学改革,打造‘高’‘新’特质,努力让盐南成为人民群众最向往的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