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云鹰) 1311.02亿元!市新能源产业工作专班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天合16GW光伏电池、阿特斯10GW硅片、瑞晶3GW光伏组件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产能不断释放,光伏产业链和新增规上企业产销两旺,今年1至11月份盐城新能源规上企业开票销售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62.82%。
盐城积极策应国家能源战略,扛起“双碳”使命,建设绿色能源之城,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发展。1至11月份,新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开票超百亿元企业两户,天合光能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实现开票销售144.64亿元,天合光能(盐城大丰)有限公司实现开票销售122.86亿元;开票销售超50亿元企业8户,实现开票销售729.21亿元,增长242.28%;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20户,实现开票销售1028.78亿元,增长95.30%。天合系、阿特斯系、润阳系等晶硅光伏重点企业订单充足,处于高负荷生产状态。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基本盘持续扩大。2022年全市实施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43个,1至11月份,已累计完成投资141.14亿元,其中,风电装备产业链结转在建、年内新开工项目15个,完成投资38.61亿元;晶硅光伏产业链结转在建、年度新开工项目28个,完成投资102.53亿元。
推动能源结构向深度脱碳转型,是关乎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全市清洁能源比重稳步提升,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推进,截至11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47.43万千瓦,占全省24.85%,规模全省第一。其中,风电946.58万千瓦(海上554.715万千瓦;陆上391.865万千瓦),占全省41.99%。1至11月份,全市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2%,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9.14%,占全市社会用电量的58.95%。
领先布局的盐城,不再只是追求新能源企业量的积累,而是在创新强链方面勇挑重担,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新能源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润阳悦达成功获批省五星上云企业、省级智能车间、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盐城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人机协同制造”和“数字基础设施集成”两个项目,成功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优秀场景类),成为盐城市智能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品牌;上海玻钢院东台公司成功下线国内最长海上风电叶片;金风科技先后成功实现中国最长陆上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测试、16MW传动实验台动调等技术突破;盐城天合国能成功入围2022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落户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