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2年12月23日

我市倾力打造“双随机、一公开”升级版

让监管有“力度”有“温度”

□记者 姜琰 李倩

减轻企业负担,做优营商环境,全流程优化市场监管生态,盐城一直在发力。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强企惠企提升发展质效,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对诚信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无处不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让“人情查”“任性查”无处可容;让政府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监管对象多头检查、重复检查……

截至11月底,我市双随机检查事项覆盖率81.65%,检查对象总数达47901户。这些改革创新举措,让更多企业感受到执法的人性化、精准化、智慧化。近日,“盐城经验”被省分管领导专门批示,我市将不断创新优化监管举措,让公正公开公平的执法暖阳洒向更多市场主体。

联合监管

设身处地为企业“减负”

“以前经常要应对多个部门检查,现在实行‘联合一次查’,涉及的多个监管部门,一次性查完所有双随机检查事项。这极大减轻企业负担,让我们更能集中精力做经营。”近日,响水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蔡中裴感慨道,“执法部门太为我们着想了。”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跨部门联合检查为常态、部门单独检查为例外”原则,按照部门联合检查事项覆盖率100%要求,在市级层面由市双随机联席办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组织实施双随机部门联合检查任务93项,检查范围涉及58个行业领域、208个检查事项,市双随机联席会议37个成员部门全部参与。

“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检查,既能填补监管空白,更能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干扰。这是双向获益的事。”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殷正祥介绍,在联合检查中其他部门的执法人员也认为,这是一种更合理的资源配置,“集约、高效、公正。”

效率到底提高了多少?为企业减负多少?一组数据,一目了然:10个行业领域,每项任务平均参与部门7.2个。若每个部门单独检查,企业平均接受7.2次,采取“联合一次查”后,企业仅需接受1次检查,减少检查6.2次。

市区一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叶全告诉记者,“疫情期间,这项新举措让企业感到执法更人性化更温暖,政府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我们更能集中精力渡难关。”

用有“温度”的执法为企业发展“升温”,我市在市场监管方式的改革创新上,不断寻求突破。在去年组织双随机检查46个行业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粮食收储、医疗美容、养老机构等12个行业领域新纳入双随机检查范围。截至目前,双随机检查任务已覆盖检查事项454项,检查事项覆盖率达81.65%,比去年提高25.8个百分点。

“明年,我们将按照江苏省新版市县级部门联合检查事项覆盖率100%的要求,拓展联合检查行业领域,优化联合检查方式,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信用为基

“无事不扰”和“无处不在”

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这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获得不少企业的支持和点赞。

今年下半年,我市出台《关于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的实施意见》,要求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给予企业充足的发展空间,对信用风险低的监管对象实施“触发式”监管,实行“无事不扰”,对信用风险高的有针对性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对此,经营户体会最深。“抽查还有,但是频次明显降低,这与我们公司是信用风险低的A类对象,有很大关系。”近日,市华源管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霞感慨道,“信用风险对企业来说,就像一张通行证,打造诚信品牌,监管部门就不会动不动‘找上门’。”

有温度的监管执法,是“包容”但不是“纵容”。“柔性”执法、“温情”执法的前提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既要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轻微违法企业普法引导,更要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利剑高悬”。我市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不断提高问题发现率,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我们充分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优化政府监管资源配置,推进‘差别查、精准查’”。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处长龚玉鸿给记者作了这样的描述:“如果这家企业信用非常好,我们可以少查甚至免查,但如果信用差,我们一定‘无处不在’。一言以蔽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据了解,通过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能真正做到有效监管、公正监管,为守法诚信企业打造良好宽松的经营环境,让违法失信企业处处受限。这也有利于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今年8月以来,我市对多个行业信用分类结果数量模型进行综合研判。对餐饮、药店、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粮食收储等21个行业领域,充分运用行业信用分类结果。

截至11月底,我市检查对象总数47901户,其中:差异化抽取对象30285户、占比63.22%,违法问题发现率由去年同期的19.13%提高到24.63%。

监管深融

彻底破解“任性执法”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监管方式全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在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日常性、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推进重点监管、精准监管、智慧监管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促进科学、精准、智慧监管。

“为解决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可能存在人情执法、任性执法的问题,有效化解监管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我市在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大力推动双随机监管方式应用,积极推进非现场监管,促进监管公平、公正、高效。”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顾硕表示,我市在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中推动应用双随机监管方式,融合推进非现场检查场景应用。

群众的呼声就是监管的方向。电梯全部张贴“96333”新版救援标识牌,群众扫一下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电梯的安全状况。通过电梯监管App实现人脸签到、手机定位和维保过程实时上传,杜绝维保记录造假、维保人员挂靠和以修代保等虚假维保现象,实现电梯维保监管“不到场”“无死角”“可追溯”。

让监管走进群众日常,让群众更放心更安心。今年以来,我市利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设学校食堂、药店、液化气瓶充装、园区企业综合监管、污染源监测监控等5个智慧监管平台,集成信息采集、在线巡查、远程视频监控、数字化取证等功能,推动“无感式介入、可视化检查、透明化感知”的场景应用。截至目前,已开展双随机检查43次、3026户,减少检查人员219人次。

不仅要推进“公平查”“高效查”,更要实现“跟踪查、共享查”。今年以来,在抓好双随机检查发现问题分类处置的同时,我市利用现有归集渠道,采取数据交换和人工录入的方法,已将行政处罚、失信认定名单等2467条问题处置结果信息归集到江苏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并通过该平台自动推送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市场主体信用再次分类、行业风险监测预警以及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提供依据。

2023年,我市将在“盐城市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双随机、一公开”任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及时将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处理、不予行政处罚等各类处置结果信息全量推送至江苏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共享利用。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生产经营实现两年翻番目标 做美“双面绣”,建成副城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