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凤春 寇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盐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要进一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绿色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特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主动适应创新发展新要求,为努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开拓人才引领发展之路
人才为要: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以人才优势争创发展胜势、以人才领先谋求跨越赶超。建强平台汇聚人才,以产业大平台、创新大平台延揽人才、吸引人才,紧扣产业链创新链部署人才链,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做到政策落实用心、人才服务暖心、创业支持贴心,让各类人才展示才华、实现价值、成就事业。
人才为本: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人才。着力强化人才“领头雁”建设工程,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干事能力强、服务意识优、发展潜力大的创新人才队伍,逐步打造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为人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为人才发展提供创业空间;以交叉融合发展为纽带,为人才发展牵桥搭线。
人才为用: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确立人才服务导向,拓宽人才服务领域,提升人才服务能力,增强人才服务实效,为各类人才使用提供公平、高效、专业、系统、均等的环境,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竞相成才的良好氛围。注重人才使用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逐步形成充满人才活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价值产出优势。落实以用为本,提升人才工作效能,强化人才宏观调控工作,着力实现人才本位、政府归位、市场到位。
人才为策: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新高地,加快建立盐城“宏观政策统领+N项配套补充”人才政策体系,推行“联合引才”模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人才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注重引入同行评价、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以更优评价机制强化创新导向。
打造高水平人才梯队
打造高水平人才发展格局。以推动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谋划高水平科技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盐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针对盐城人才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改革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把有限资源合理配置,集中投入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平台建设、人才激励等方面,创优人才整体发展环境,厚植引才土壤,才能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发展”城市新发展格局。
完善高水平人才管理制度。突出“高精尖”人才质量和水平,建立高层次人才目录,实行动态清单式管理。精简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大力提升其工作生活待遇,将其列入重点优先保障体系。推动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制度体系,创建“类海外”顶尖人才国际一流平台、“高精专尖”新型科研机构,更好地解决资助“人”与资助“事”的关系,为一流人才潜心研究提供突破性、专门化保障服务。
构建产业人才体系
细化产业人才需求。针对重点优势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在充分调研企业、摸清各类产业人才需求情况下,编制紧缺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建立政府部门、产业、企业、行业、院校联动机制,推动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院校人才培养信息发布与对接。推动企(事)业单位发布“人才需求清单”,引导重点行业、院校发布“人才供给清单”,形成万名学子聚盐态势。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邀请高校院所、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等参加,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政策。开展产业发展趋势和领军人才需求调研,摸排产业领军人才分布地域和高校院所,绘制产业领军人才分布地图,提升引才精准性和实效性。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建立校企课程共建联合育人体系,畅通产业高端人才到院校任职“旋转门”机制。搭建产业人才开发基础工作协作平台,在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开发、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突出企业产业人才培养主体责任,对达到一定要求的企业培训项目给予经费补贴。整合政府培训机构、行业院校、产业企业,分区域、分类型建设专业化人才培训基地,给予资质认定补贴、课程研发经费、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国际教育开放合作,试点建立国际权威认证教育大平台,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领域国际权威资质、职业资格等互认机制。
优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梯次培养工程。聚焦新科技、新能源、新装备,围绕盐城建设重点,构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人才培养链路。突出问题导向,超前选苗育苗,通过多维度定制式培养、特殊政策性支持、充足经费保障、阶梯式锤炼提升等组合举措,培养一批适应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以高峰带群岭,以头雁带群雁,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优化高层次人才使用机制。人尽其才是关键。人才用起来、活起来,以用促引,以用为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因地适宜。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使用体系,充分利用人才的长处补发展的短板,让优秀人才有展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为盐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营造人才生态环境
迭代人才生态涵养力。大力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不断完善支持重点、资助额度、管理方式,保证政策延续性和比较优势。分层分类深化推进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培养与行业紧密对接体系。推动人才分类与产业、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结合,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的人才分类框架,针对不同人才提供适配性政策供给。建立面向国际、面向市场、面向创新驱动的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发和使用制度,为盐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优化资源分配方式。支持盐南高新区以西伏河科创走廊和大数据产业园为重点,打造数字经济高地。以数字化改革破解企业人才需求难点堵点,打造集高校人才供给、企业用工需求、中介劳务对接和政府统筹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场景应用。以“双招双引”为契机,坚持用市场逻辑谋事,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厚植人才扎根土壤。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搭建“产业+配套”“平台+生态”发展新模式,建设技术交流与服务共享平台,推动各类创新人才汇聚。发展“域外创造+盐城制造”离岸研发合作模式,提高研发成果转化水平。
(殷凤春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寇铮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博士、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开放课题<22ZDA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