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2年11月06日

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

守护大美湿地 贡献盐城智慧

□记者 颜廷亮 丁中明 陈婷

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在盐城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作出盐城贡献。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致辞,为盐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沿海滩涂湿地,是中国第一块滨海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科学保护与恢复湿地资源,维持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盐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盐城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无论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体制机制的建设,还是具体的湿地保护和修复行动,都走在了全球前列。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按照国际标准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未来盐城发展之路将更加清晰。”雷光春认为,“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崭新定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高度自觉,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世界级生态金名片,盐城未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必将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盐城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其中提到的全球滨海论坛,就发端于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这让我们感到振奋和鼓舞。”市湿地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说,盐城一直致力于扩大生态保护的国际朋友圈,曾连续举办四届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沿线22个国家深化滨海湿地与候鸟迁飞保护搭建了合作平台。依托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建设成为全球滨海论坛,得到了国际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在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的共同支持下,在盐城市人民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1月10日,首届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成功举办。

加强滨海保护是全球共同课题。“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增强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吴其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统一管理与保护,建立科学合理的遗产协同管理体系,深入开展滨海湿地科学研究,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产业,不断强化与国内外各方面的生态合作,推动全球滨海论坛成为引领生态治理的全球机制性平台,放大盐城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品牌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对湿地保护的庄严承诺。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副院长汪正飞认为,盐城湿地作为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所在地之一,同时作为首届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举办地,盐城更需主动作为、勇挑大梁,进一步加强对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统一管理与保护,探索出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先进模式,为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盐城智慧。

汪正飞介绍,盐城在获批成为世界遗产地后,第一时间在盐城师范学院成立了湿地学院,专门培养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湿地保护相关的应用型人才。他表示,湿地学院将进一步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式一体化的湿地保护人才培养模式,为盐城湿地及环境保护增效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通过全球滨海论坛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国际社会相关各方探讨湿地保护工作,共同推动湿地的保护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这让我们更坚定了加强条子泥湿地保护的信心和底气。”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说,近年来,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理念指引下,条子泥湿地联手国际国内生态、鸟类保护组织和高等院校,精细打造鸟类“国际机场”,走出了一条“政府+科研+公益组织”的湿地生态修复之路,作为国内第一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720高地”,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

王卫国表示,我们将通过全球滨海论坛这样的平台,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推广条子泥生态保护的成果,复制720保护模式,打造更多的鸟类家园;同时汲取国内外生态领域的前沿经验和做法,加强跟国内外与湿地和水鸟保护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条子泥生态保护水平,为维护好黄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做好全球示范。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我市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湿地公约》 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 盐都“英雄帖”燃旺兴农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