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钢 李德志
“五个强审”三年行动,是创新的动力源、改革的大舞台、发展的机遇期、活力的“催化剂”,正深刻塑造和影响着我市审计高质量发展进程。盐城市各级审计机关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结合实际,走自主创新和借鉴学习之路,创造性贯彻落实省市“1+5”文件精神,形成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省审计机关“五个强审”三年行动总结大会上,盐城市审计局被评为综合先进,大丰、响水、射阳分获“党建强审”“质量强审”“科技强审”单项先进。
党建强审多措并举重固本
三年行动期间,全市审计机关以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为抓手,着力锻造审计干部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作风、铁一般担当。市审计局持续优化“支部建在审计组上”党建品牌,推进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促进,获评2021年度“市级机关党建优秀书记项目”。
动静结合,做实做活党建工作,全市审计机关创新探索,为党建强审注入新动能。市审计局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建设审计展示馆、审计文化长廊、党员活动室,营造积极向上的内部文化环境,被列为市级机关“示范点”。开展“十佳”好人、“五十佳”评比活动,组织拍摄短视频和微电影。市审计局微电影《心中那杆秤》,荣获全市党员教育作品优秀奖。开展富有创意、能形成互动的学习教育交流活动,运用“学习强国”“铁军号角”等平台,开设“道德讲堂”,举办“铭记初心、情系审计”文艺汇演、“奋进逐梦新时代”读书心得交流。
坚持内部和外部党建强审,内强素能,外优环境,审计的层次、力度、效率、权威、独立性空前加强。全市审计机关不断深化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实质化运转,全市119个乡镇(街道、园区)和44户国有企业相继成立审计委员会。市、县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58次,向上一级审计委员会报送重大事项30多件。
改革强审聚焦质效重集成
三年行动期间,全市审计机关敢于涉“深水”、啃“硬骨头”,全面深化管理领导体制、投资、组织、协作等多项改革,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明显提高,审计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
通过改革构建起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制,有效解决对下监管力度不强、资源使用合成不足等问题。县级审计机关增设总审计师职位,每年组织县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向局党组述职,不断优化综合考核体系,每年组织开展“大兵团”交叉审作战模式,初步形成全市审计“一盘棋”格局。
针对“凡投必审”“以审代结”“自由裁量权”约束乏力等问题,通过改革,推进投资审计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单一工程造价向全面监督、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市审计局被列为审计署7个示范点之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标准规范,构建市县联动、整体推进格局。
针对资源要素配置科学性和效率亟待提高的现实状况,市审计局每年印发全市审计工作“统筹融合”要点,从项目计划、组织方式、审计力量、审计数据和成果利用等方面,形成5大类20项统筹指标。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工程决算审计项目,嵌入融合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
通过改革加大审计与外部监督力量互联互通力度,促进形成“1+1>2”的叠加和乘数效应。市审计局明确“六个有”内审工作标准,分类召开县(市、区)和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推进会,联合市国资委对市属国企进行内审专项督查,引入内审和社会审计力量230多人次参与国家审计。
质量强审注重控制重创优
三年行动期间,全市审计机关全员创国优、省优项目意识明显增强,创优氛围浓烈。市审计局确立总体争先创优目标定位,大力实施精品配套工程,言必谈创优、行必为创优。
这三年,是审计质量管控大力加强,步入精细化、规范化的三年。审计质量控制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分管领导、审计组长、项目主审、审计组成员分级落实主体责任,多层次集体讨论研究机制逐步形成,审理复核、业务会办、公文审核作用得到发挥,审计计划、方案制定、审计取证、问题定性、审计报告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力度得到加强。
这三年,是将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研究型审计落地生根的三年。全市审计机关着眼审计价值判断,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职业判断和结构性分析,在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纠正偏差、惩治腐败等方面担当作为。三年来,全局共完成大数据审计论文、研究型审计案例、创新创特事项83项,其中47篇次被省级以上刊物采用,1篇在全省青年审计论坛交流,1篇入选盐城市政府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这三年,是根治“屡审屡犯”顽疾,打通审计“最后一公里”的三年。市审计局提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审计委员会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将审计整改逐步纳入各部门综合考核,扩大到各县(市、区)和各市属国有企业综合考核,推进审计整改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三年来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92项。
科技强审应用为要重赋能
三年行动期间,全市审计机关以实战应用为“引擎”,边建边学、边学边干、边干边总结提升,不断促进审计业务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
系统和平台使用效率高。全市审计机关率先在全省上线运行金审三期办公系统,实现金审三期应用系统安装“全覆盖”。市审计局加强数据分析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大数据分析中心以及6个分析子平台的应用水平和效能。不断调整优化大数据分析团队,并组织对企业数据分析平台项目进行终验,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数据整理和分析流程规范化,建立疑点问题销号制度,不断提升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成效。
推行大数据分析模式效果好。全市审计机关坚持把审计思维与大数据技术有机结合,所有项目实行“数据先行”,积极推广“数据分析+现场核查”“业务+数据”双主审等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新模式。市审计局在对国投、悦达集团审计中,全面穿透分析相关财务与业务数据。
大胆运用前沿技术效能强。积极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精确测量公园、森林等大面积不规则形状工程量,大大减少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设站次数,保证作业精度;全面启动“线上+线下”投资审计融合模式,线上借助“腾讯会议”与相关单位远程“面对面”沟通对接。
人才强审以人为本重活力
三年行动期间,全市审计机关牢记人才是“第一资源”,千方百计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动能。
以创优激发活力。着力营造争先创优氛围,确立“市级层面创一流、省级层面有位置,国家层面有影响”总体定位,深入推进培训、精品和精英三项工程。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瞄准既定目标,奋勇前进。明确创省优国优项目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精准安排,督查推进。全市审计系统蝉联省文明单位“满堂红”,实现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8连冠”,荣获省“五个强审”综合先进。
以培训激发活力。丰富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鼓励全体审计人员在职学习与深造。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提升现场审计质效、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素质、服务决策”等主题,开展集中培训。采取以老带新、多岗位历练、以审代训、课题研究、压担子锻炼等方式,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能。抽调12名90后年轻审计人员,参与两家大型国企现场审计。同时,以用人激发活力,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涵养审计人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