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张军
走进新时代,乡村谋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如何?村干部是否有能力、有干劲?近年来,滨海县八巨镇用一招招创新的“振兴动作”、一个个感人的“乡村发展故事”作出了回答。
“穷壳村”逆袭成“领头雁”
2021年2月,八巨镇前案村党总支书记朱洪辉参加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76岁的村民马从林激动不已,曾任村干部的他清楚记得,20世纪90年代,全村人心不齐,村集体账目是笔“糊涂账”。
面对那时村里相对落后的状况,2010年,在外发展的朱洪辉主动放弃苏南建筑工程,毅然决定回到前案村。回村当年,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13年,任村党总支书记。
从最难处入手。在土地流转工作中,朱洪辉不认“人情”、不看“面子”、不听“招呼”、不怕“威胁”,村里大小事务、账目开销,全部公布上墙。他还争取到几千万元的农业开发项目和上级部门帮扶资金,办好建桥铺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等民生实事,创新开展“道德讲堂”“田间微党课”等特色活动。针对每个村干部的能力特长,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以制度管理人。他与26户贫困户、五保户、病灾户结成“亲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事和烦心事。在他的带领下,前案村先后获得“国家级森林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盐城最美乡村”等称号。
“跟我来”开辟富民新天地
在黄河故道边的王庄村,连片的特经蔬菜大棚映入眼帘,种植基地面积达2000亩,种植着10多个优质品种,村民都称这里是“绿色银行”。全村人人有工作,60岁以上的村民是设施栽培基地管理“主力军”,平均年收入1.5万元;60岁以下的就做“经纪人”,全村有100名,他们的收益丰厚。但在10多年前,这个村集体还处于负债状态。2017年,村“两委”改选,镇里邀请在外创业的“乡贤”孙广顺回来,孙广顺于是放下手上利润丰厚的首乌经销生意回到村里。
要改变面貌,关键是尽快让百姓富起来。在孙广顺的带领下,8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建成果蔬、特粮特经基地。土地流转后,村民可选择就近务工或自主创业,在获得土地带来的财产性收入外,又获得了工资性或经营性收入,实现土地流转和务工“双收入”。同时,村集体在保障农户获得土地流转金和农业补贴收入外,还根据合作社的收益情况,实施“二次分红”,让村民享受更多的土地收益。
“织”风景提升“颜值”聚民心
近年来,八巨镇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点,推动乡村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全镇先后建成新型农村社区4个,实现804户群众住房改善需求。加大村庄建设力度,巨峰、王庄、华新等村争创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强化龙头引领,加速推进投资10亿元的领源现代化农业生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样板。抓环境,“织”风景,把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成“一条心”。八巨镇负责人表示,适应当下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变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使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